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继续保持着泰坦尼克故事主要塑造者的地位。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最终票房收入达18亿美元,并一直保持票房收入排行世界第一。直到2010年,其记录由詹姆斯·卡梅隆自己执导的电影《阿凡达》打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在随后的日子里,它的道路也不平坦。人们经常将《泰坦尼克号》与其同时代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放在一起,如《与狼共舞》、《勇敢的心》和《英国病人》。这些电影似乎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史诗剧作的需求,但在现今时代,它们却显得过于冗长而又与时代不相符。《泰坦尼克号》中使用的高科技,尤其是其在当时花费超过2亿美元的计算机合成图像技术,更是被其他诸多影片远远超过。但《泰坦尼克号》还是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15年后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电影中的一句对白或哼出其中的一首歌。同时它也是对好莱坞促进文化全球化能力的检测,因为它已被全世界数十亿的人观看过。盖兰·史杜德拉写到:“通过空前强大的吸金,《泰坦尼克号》为自己在电影界及当代媒体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而它也是后现代一件重要文化成果,因为它18亿美元的净票房收入意味着全球大量的观众观看了该电影。”多亏了卡梅隆的电影,现在在有人居住的大陆上,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被诸多文化所学习,甚至被套用。因而现在它已不单单是英美文化的一部分了。
《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持久流行造就了人们对泰坦尼克号故事长期并似乎源源不断的关注。
目前,由泰坦尼克公司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工艺品世界巡回展即将在美国图森、拉斯维加斯、达尔波特和爱荷华,加拿大卡尔加里和温尼伯,以及伦敦和巴西阿雷格里港举办。而在美国一些最受欢迎的旅游圣地还有着固定的泰坦尼克号主题展览。位于弗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是沃特迪斯尼世界的故乡,同时它也以“泰坦尼克号:体验”和“泰坦尼克号:展览”主题活动著称。“泰坦尼克号:体验”向人们展示了船上大阶梯、长廊咖啡馆和驾驶台的全方位复原,训练有素的演员们穿着同时期华丽且彰显高贵的服装带领人们参观,以及展示超过200件艺术品。“泰坦尼克号:展览”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艺术品以及还原的船上景观和房间(包括大阶梯),还有穿着同时期服装的说书人给大家带来的生动活泼的故事,而更具诱惑力的便是那件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电影中的演出服。还有两处宣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景点”的固定展览地,一个位于田纳西州靠近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入口处的鸽子谷小镇,另一个坐落于密苏里州的布兰森市。
这些旅游景点的建造皆因《泰坦尼克号》电影为提升该故事知名度所作的宣传。而泰坦尼克号故事的演变必然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影的影响。就像接下来的几页所描述的那样,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自沉船时开始流传并相对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它是一种宣扬男性英雄主义的故事,它所强调的妇孺第一的思想决定了当时谁能优先登上那数量有限的救生船。如同其他传说,这种说法也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当时船上有接近3/4的女性乘客幸存,然而却只有1/5的男乘客活了下来。可以确定的是,卡梅隆设计的电影结尾场景——杰克泡在冰冷刺骨的水里,而罗斯漂在一块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木头碎片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故事的真谛。而其他方面却将其复杂化了。罗斯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女主角,在电影结尾之前,她和杰克是两个平等的个体。而所吸引杰克的地方就是其被专横跋扈的卡利登置于附属地位的遭遇。再者,卡梅隆讲述的这个故事是通过一位年长者——老年的罗斯,而和观众联系在一起。这样,他就将这部电影的讲述权交到了一位女性的手中。
这部电影对原故事最显著的改动不是有关性别主义的描述,而是对社会阶级性的展现。在众多主要版本的泰坦尼克号故事中,男主角来自三等船舱,而高等舱中的男人为在救生船上确保一席之地表现出来的是如此胆小、无能和势利,这种情境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我开始的分析中就提到了这些方面,但还有一点不太清楚的便是卡梅隆对这些阶级冲突的处理对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将有深远的影响。卡梅隆之后,能够专门集中在旧的价值观、上等社会阶层的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的版本已经很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