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文第二章(3)

德国青年运动 作者:曹卫东


“候鸟运动”由此正式拉开帷幕。费舍尔的克里斯玛也为运动注入了全新的风格和内容。他开始被冠以“至上者”的名号,中世纪的漫游学生就是这么称呼他们的首领的。在费舍尔的领导下,青年学生们开始使用自己的问候语和识别口哨,身穿中世纪的服饰,在德意志土地上漫游和采风———而这直接促成了德国民歌的复兴。这在德国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青年亚文化,其理念就是反对工业文明,回归自然。费舍尔这样说道:“拯救自己,握紧旅行的手杖,去寻找你那已经失去的自然和坦诚。”候鸟运动的另一位发起者,路德维希?古尔利特后来将运动的文化理念进一步总结为:“培养青年的漫游兴致,在共同远足中有益且愉快地度过休闲时间,唤醒感受自然的官能,引导青年认识我们德意志的故土,锻炼漫游者的意志和独立性,培养同志的精神,抵制损害生命和灵魂的东西,这些东西尤其是在大城市及其周边威胁着青年,它们是:闭门不出和无所事事,酒精和尼古丁,更别提更糟糕的了。”

而诸如此类的表达的理念,本身并不是明确的计划。由于路线斗争和个人之间的敌意,运动从一开始就隐藏着分裂的可能。1904年,由于费舍尔独断的领导方式,候鸟协会一分为二。费舍尔领导的一支是“老候鸟团体”,其影响遍及整个德国,而另一支却仅限于柏林。随着这场运动的发展,各地纷纷出现了新的派别,其活动形式和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分歧。1907年,候鸟运动发生分裂,出现了“候鸟,青年漫游德意志联盟”。而1910 年的分裂又产生了“小候鸟”,该团体在政治上属于右翼。而出现于1912年的“先锋队”,更致力于推动发展人种卫生学和反对建构平民社会。早期候鸟运动反对城市文明,但后来也出现了“汉堡漫游协会”一类充满都市文化气息的组织。从1907年起,在高中生以外,也出现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漫游团体。到了1910—1913年间,青年运动已经遍布全德,甚至在奥地利和瑞士也扎下了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