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鞍钢弓长岭铁矿调查汇报提纲(一) 1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文选(1946年8月—1980年9月) 作者:袁宝华 著


(注:这是袁宝华同志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组到鞍钢弓长岭铁矿进行调查后,给中央写的调查汇报提纲。)

从4月15日至5月14日,我们在弓长岭铁矿进行了为时30天的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弓长岭铁矿是鞍钢的铁矿原料基地之一。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下,经过了四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三年“大跃进”,已经建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化的大型矿山。

该矿位于辽宁省辽阳城东南40公里的安平镇附近,距鞍山市60公里,有铁路相通。矿区全长约15公里,已经探明的铁矿储量为12.8亿吨,平均含铁量为34%,其中有含铁量62%以上的平炉矿6800万吨。按年产1200万吨的生产水平计算,已经探明的储量就可以生产100多年。目前勘探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估计远景储量可达15亿吨以上。这样富饶的资源,目前在我国还是不多的。

弓长岭铁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矿山。唐朝和明朝曾在此进行过土法开采。1913年军阀张作霖曾和日本合办过“弓长岭矿无限公司”,但规模很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把弓长岭铁矿视为重要的战略原料基地之一,1933年开始了掠夺式的开采,只采富矿,不采贫矿,到处打洞,乱挖乱采,把矿体破坏得乱七八糟。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12年中掠夺走富矿共750万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匪帮拆毁了设备,盗卖了物资,矿山遭受到严重的破坏。1948年东北解放后,我们开始恢复生产,经过四年的恢复改造,1952年矿石生产水平已经达到76万吨。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过继续建设和改造,矿石的产量逐年提高:1953年为94万吨,1954年107万吨,1955年111万吨,1956年141万吨,1957年142万吨。五年共计生产铁矿石595万吨,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将近一倍。

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短短的三年中,弓长岭铁矿的全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本建设成绩很大。三年来,矿山建设上改造了旧的,建设了新的。新增采矿能力270万吨,现有12个采矿工段,其生产规模有很多相当于地方的中型矿山。其次,新建了一个大型选矿厂,共有15个选矿系统,精矿粉的年产能力为336万吨,它是国内设计的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厂子,15个选矿系统并列在一个1.4万平方米的厂房内,这在我国还是第一个。这个厂建设速度很快,从破土动工到全部建成只经过了两年的时间。三年来,矿区内部的宽轨铁路线由13公里增加到95公里,已经把各生产单位连成了一个铁路运输网。另外还建成了炼铁高炉16座(100立方米的6座,55立方米的10座),50孔的炼焦炉2座,高炉和焦炉的年产能力都在30万吨以上。三年来基本建设投资共为1.26亿元。由于大量新建项目的陆续投入生产,由原来的单一的矿石生产,发展到采矿、选矿、冶炼和焦化等多品种生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