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绍谟见厦门浙江同乡会赴会者不少,听完天下无人不识的蔡先生演讲,都用浙江乡音,热烈地交谈。令姜绍谟困惑的是,与先生同籍,先生多次给予提携、帮助的鲁迅,为何躲着不见他人生中的贵人呢?
姜绍谟听厦大的朋友说,鲁迅一到厦大,就与谦和正直的顾颉刚等同事闹矛盾,冷言冷语相向,而顾颉刚却蒙在鼓里。有人说,鲁迅素与陈源(陈西滢)交恶,顾颉刚与陈教授交谊很深,故迁怒于顾颉刚。
读鲁迅1月7日的日记,上有收到上月“薪水泉四百……夜赴浙江同乡送别会”。8日日记“下午往鼓浪屿民钟报馆晤李硕果、陈昌标及其他社员三四人,少顷语堂、矛尘、顾颉刚、陈百万俱至,同至洞天夜饭”。9日“至鼓浪屿午餐”。10日“在别有天夜餐”。
蔡元培到访厦门期间,鲁迅并无要事缠身,而是天天会客、送别、宴饮,却有些悖于常理、不近人情地独不见给予自己重要帮助的同籍长辈,让人弄不明白。忠厚长者蔡元培至死也没有解开这个谜。
2月18日,国民革命军薛岳所部占领杭州。白崇禧所部也推进到离上海不远的嘉兴。
上海的共产党发动了旨在瓦解孙传芳后方以支持北伐,尽可能控制上海的持续五天的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但上海租界里的列强、帮会黑势力与国民党右派,结成了反苏、反共、反对工农运动的联盟。
国民党的中常委主席张静江坐镇上海,发动了这场政变,而真正的后台老板是蒋介石。发动这场政变,毕竟是着险棋,险象环生,只要走错一步,则全盘皆输。此事已牵涉中外舆论。蒋介石为蒙骗舆论,决定要起草一份“清党”议案和“护党救国”的通电。在必要时提交国民党中央通过。张静江认为议案和通电,最好由在政界有很好口碑的“党国元老”出面。他最先想到的是蔡元培。他既是学界泰斗,且有道德文章。老谋深算的张静江,更知道蔡先生为人善良,易被人利用,他历来主张通过互助改良社会,天性反对暴力,他一生笃信教育可以救国而又苦于难以回到北京,大展宏图。以由他执掌全国教育和文化为诱饵,争取他出面参与“议案”和“通电”,可能性极大。
3月21日,由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血战,终于掌控了这座大都会时,白崇禧的部队也逼近了上海郊野,两相对望,旌旗可见。
那天,从报纸得知周恩来领导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蔡元培突然忆起1917年仲春,在天津南开中学见到的英气勃发的青年周恩来。那次,蔡元培应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之邀,到学校演讲。题目是令他名闻天下的《思想自由》。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讲话之后,一位面若朗月的英俊少年,拿着一沓速记讲稿,向他鞠躬后仪态大方地说:
“蔡先生,我很早以前就拜读您的大作,受益匪浅,今天一睹先生风采,聆听先生至理宏论,深受教育。我速记一份先生的讲稿,准备发在校刊上,现请先生审阅。”
那速记讲稿,字迹俊逸厚重,所记甚是准确。张伯苓介绍说,他叫周恩来,品学兼优,是校“敬业乐群会”的发起人,正是他们让我请你来演讲的呢。
自己记住了这位有着剑眉和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的有为青年。世事变化真快,这位文质彬彬的少年郎,如今却领导了上海轰轰烈烈的工人武装起义。他不知道是该为他高兴呢,还是惋惜,毕竟,那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假以时日,或许会成为学界巨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