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地刮起“郎旋风”(1)

共识 作者:于一 罗晓


特殊语境下的沧海横流,会显出不同的英雄本色。2004年,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大出风头,不止一人这样说:“因为他反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坚定态度,却让他赢得了英雄般的喝彩。”

2004年春夏之交,郎咸平连续发表多篇文章,炮轰某些人在“国退民进”过程中中饱私囊,导致国家财富流失,建议停止在1998年启动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著名的“郎顾之争”拉开帷幕,对民营经济乃至市场经济的讨伐,也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在对“国退民进”的讨伐中,郎咸平主要揪住三个企业不放——TCL、海尔和格林柯尔。他认为TCL股权改革的实质是稀释国有股权,股权激励是幌子,证券市场是渠道,国有资产逐渐进入个人的腰包;他也对海尔提出了质疑:“当初成立海尔投资的时候,到底是通过何种程序让海尔投资拥有了海尔商标专利权?又是通过何种程序将零部件的供应权转到海尔投资的手中的?如果是海尔集团董事会正式通过了这些资产的转让,那么这就是明显的内部人员利益输送,除非海尔集团能证明董事会成员从未在海尔职工持股会拥有股权。如果董事会成员确实持有职工持股会股权,那么这个董事会决议明显就是通过利益输送,集体侵吞国有资产。”

郎咸平对格林柯尔的攻击更为尖锐,他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炮轰顾雏军: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国退民进”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民进”机会的把握。

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疾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资讯行情论坛)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根据我们的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

行文最后,郎咸平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姿态:

顾雏军对冰箱业的整合得到了中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赞美之声。甚至有人将他诩为中国的摩根。我们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是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在国退民进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难道顾雏军模式就是我们经济改革十余年来所期望的“民营企业家”吗?如果顾雏军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那我真要为中国的未来而哭泣了。

针对郎咸平的炮轰,TCL和海尔表现得心平气和,以“不予评价”轻轻带过,郎咸平来势汹汹的质疑倒讨了无趣。性情暴躁且自负的顾雏军却坐不住了,要单挑郎咸平。顾雏军的反击,恰好把自己置身于放大镜下。“第一桶金”来得不明不白,发迹轨迹也颇有可疑之处的顾雏军,在并购时也有不少在法律与道德边界徘徊的灰色行为,一旦较起真来,顾雏军最有可能成为炮灰。2005年8月1日,科龙电器前董事长顾雏军,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虚假出资、挪用资产,被刑事拘留,顾雏军的“资本神话”灰飞烟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