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9)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秦始皇对北方匈奴采取驱逐控制的政策。秦末农民起义以后,匈奴势力加强,不断南下,抢掠地方财物,杀地方官吏,而且汉高祖刘邦曾经被匈奴包围,结果只好偷偷耍一个阴谋诡计逃掉了。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妥协屈辱,以维持国内经济发展,一直维持了70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开始训练骑兵,组织军队,利用有名将领卫青、霍去病去打匈奴,经过几次大规模决战,把匈奴打败。

隋朝末年由于农民起义,各种武装势力混战,北方的突厥强大起来也南下,以致北方很多武装势力都向突厥称臣,包括唐朝李渊也曾去称臣,后来他认为这件事情很丢人,就不再提了,但是历史记载还有痕迹。唐太宗当皇帝后,突厥骑兵一直威迫到长安北边,唐太宗只好出面谈判,送了很多东西,突厥这才退离。唐朝准备了3年,把突厥打败,俘虏了突厥颉利可汗。

明朝就更厉害,原来蒙古族建立元朝统治全国,明太祖朱元璋把他们赶到蒙古高原,但元朝势力仍不断威胁明朝。明成祖即位后,挟战胜之师不断进攻,不再退让,连续五次亲征深入蒙古高原,使元朝势力受到很大打击。

所以每个新的朝代对付北方民族都有自己的措施和政策,措施和政策如果正确,国家就能维持,如果不正确就导致危险。

五代时后晋的领袖石敬瑭,最初夺取政权完全靠北方契丹族支持,建立政权后他对北方契丹卑躬屈膝,自称“儿皇帝”。他死后,他儿子石重贵开始轻举妄动,对抗契丹,契丹南下灭亡了后晋。

由此可见,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北方民族的矛盾就免不了败亡。五代被北宋代替,北宋统一全国后也企图跟契丹建立的辽朝打,宋太宗两次出兵都失败。最后一次宋朝军队的前锋一直打到现在的北京西郊、北京展览馆一带的高粱河,结果辽国军队骑兵突然从旁边冲出来,北宋大败,宋太宗腿上中两箭,狼狈逃回来,腿伤好不了,后来就死了。后来辽朝不断威逼北宋,到宋真宗的时候,契丹又南下,宋真宗想跑但没跑成,被迫在黄河边上签订了《澶渊之盟》,规定双方为兄弟之国,辽朝是兄,北宋是弟,北宋要给辽“岁币”,每年要送东西,有粮食,有钱,有布,有帛,有绸缎等等。这就是对北方民族的处理上没打好仗或者策略上有错误造成的后果。

面对这些矛盾,错误地接受历史经验,采取不妥当的办法,将会带来恶果。北宋为了限制和防范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和农民的反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渲染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大量养兵养官,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的痼疾,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南宋偏安江左,对南下的金兵一再屈辱求和,统治者仍一味歌舞升平,粉饰太平,无所作为,最后亡于蒙古,以致两宋成为历史上最羸弱的王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