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骞“凿空”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三、张骞“凿空”

西汉时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域即今新疆乃至中亚地区,曾经被称作“西域”。西汉初年,今新疆地区的所谓狭义的“西域”计有36国,大多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

汉武帝听说匈奴的宿敌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志,于是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汉中人张骞应募,率众100余人在建元二年(前139)出发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长期拘禁,历时10年左右的时间方得逃脱。张骞继续履行使命,又西越葱岭,行至大宛(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中游地区),抵达已经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因新居地富饶平安,无意东向与匈奴进行复仇战争。张骞只得东返回到大夏,然后改由南道回归。在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乘匈奴内乱,方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张骞出行时随从百余人,13年后,只有两人得以生还。

张骞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又对附近五六个大国的国情细心调查了解,回长安后将有关信息向汉武帝作了汇报。张骞的西域之行,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西域的丰富知识,同时将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汉军击破匈奴,打通河西通道之后,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再次奉使西行,试图招引乌孙东归。这一目的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通过此行,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张骞之后,汉与西域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民间商贸也得到发展。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值得重视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一历史的变化,汉王朝才开始真正地面对世界。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称作“凿空”,即表明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出行。“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史记·大宛列传》)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张骞作为以中原大一统王朝官方使者的身份开拓域外交通通路的第一人,对于发展中西交通的功绩,从这一角度讲确有“凿空”的意义。西域的良马、骆驼、驴、骡,都是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原的,成了中原重要的交通工具。

张维华先生在《论汉武帝》(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中说:张骞通西域,“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即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亦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