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7)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下面接触一下原典。司马光讲的仁、明、武这三点在这个故事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不想给。韩康子的相段规就劝韩康子,智伯好利而且刚愎,你不给他就会讨伐你,不如给他。他必定会向别人再要地。别人如果不给,他必然举兵相向,我们就能免于祸患静观事情的变化。这相当于把祸水引向别人了。康子说好。如果康子不给的话,智伯就会攻打康子。智伯势力强大是很危险的。段规把这个危险告诉了康子,康子采纳了。康子虽然不知道危险,但是他能够作出判断。智伯得寸进尺,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地。魏桓子的相任章劝说魏桓子把地给智伯。魏桓子说,智伯无故向我要地,我为什么要把地给他?任章说您说的不错,智伯无故来索地,诸大夫一定会害怕。我们给他地,智伯会更加骄傲,智伯骄傲了就会轻敌,诸大夫因为害怕,关系会更加密切,以诸侯团结相亲的军队去对付轻敌的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任章说,我们选择可以交往的人谋划去如何对付智氏,否则的话我们就是智氏刀上的肉。桓子说好,又给智伯一万户人家的城邑。魏桓子也懂得把祸水往外引,而且他很清楚,让智伯更加骄横,其他人也就害怕了,就可以联合起来对付他,这就是懂得明和武。“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赵襄子不愿意把地给他,智伯大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韩、魏对智伯心怀不满,怎么会与智伯一心呢?这其实就像前秦苻坚带着姚苌去打东晋一样。赵襄子就逃跑了。他说我能往哪跑呢?随从们说,山西的长子近,而且长子的城池很厚且完整。赵襄子说,“民罢力以完之”。罢就是疲。老百姓费力、尽力来修筑这个城池,你又让他们用命以死相守,谁会来守呢?随从又说,邯郸的仓库很丰实。襄子说,邯郸的仓库怎么会丰实?邯郸的钱库不就是老百姓的钱吗?现在我到那里去,让百姓们去守城,等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一样,谁会跟我们一起?襄子说,也许晋阳是最好的。因为我的先人在这里有恩德,而且那里的领导对老百姓非常宽厚,老百姓一定会与我一条心。所以他就逃到晋阳去了。三个不同的城池,长子城池强但是民心不可用,邯郸粮食多但民心同样不可用,晋阳因为领导宽厚所以民心才真正可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