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3)

民国大学 作者:陈平原 谢泳


胡适大体上提了四条主张。第一条是战时的教育是常态的教育。那时有很多人的意见是说大学不要办了,要么办临时短训班,让大学生赶紧上前线。还有一种主张是大学为战争服务,比如学化学的赶紧做炸药,学物理的赶紧做枪炮。胡适的战时教育常态化的主张,与他对世界的了解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许多国家调大学生去前线打仗,伤亡很大。战争结束以后,国家发展,人才显得明显不够。竺可桢当时也有这样的认识,他说一个国家外患不足畏,内患不足惧,最怕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领袖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新的知识,没有坚强的意志。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领袖人才的。从事后的事实观察,政府接受了胡适战时教育就是平常的教育的建议,该学习什么学什么,跟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也要讲,哲学、文学、艺术都得讲,不能说要打仗了,就把大学改成短训班。正是接受了胡适的意见,决定建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和东南联合大学。但东南联合大学没有搞起来,西北联合大学搞了不到一年就散了,与抗战共始终的只有西南联合大学。胡适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尊重同等学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一是为了救济天才,二是防止造假。因为国家在抗战时期,强调学历就会导致人造假,人就变得不诚实。第三条就是大学独立。对大学独立,胡适解释了两点:一是政党退出大学,大学里不能有政党活动;二是政府官员不能做大学校长或者大学的董事,以防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干涉校政。第四条,政府应禁止无知疆吏干涉教育,比如提倡在中小学读经。

西南联合大学开始时由北大校长蒋梦麟负责,那时候蒋梦麟在杭州。西南联合大学设计的模式就是北大、清华、南开三个学校联合组成,但三校各自保留独立的学籍,不设校长,只设常委,负责日常工作的是秘书长,即杨振声,他是新文学的重要作家。

西南联合大学初期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南京沦陷后,政府才决定迁到昆明,那时候张治中主政湖南,想把西南联合大学留在湖南,白崇禧也希望联大到桂林去。一九三八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了昆明,正式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合大学一共有五院,即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和师范学院。一九四六年西南联大复员北上时,为感谢昆明九年来的支持,把师范学院留在昆明,建立了后来的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一所大学。当时政府任命胡适为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但胡适最后没有去,那时蒋介石有意让胡适做驻美大使。胡适自己说,政府有意把他充军到海外去。后来文学院院长由冯友兰担任,但胡适始终认为他自己是西南联大的一个成员。胡适过去讲过他二十年不谈政治,但在抗战时期做了驻美大使,曾受人非议。但胡适认为这不叫从政,这叫暂时征调。国家有外患的时候,作为公民为国家分担责任在所不辞。当时西南联合大学也请了周作人到文学院做教授。但周作人没有去昆明,当时到了昆明的人特别希望周作人能来。那时知识分子对日本有判断,周作人留在沦陷区,日本人一定会打他的主意。果不其然,周作人没有跟他当年的同事到昆明去,最后下了水,这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

西南联合大学为什么成功?除了中国现代制度大学这个前提以外,昆明自然环境比较好,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我们现在不大关注西南联合大学所在的自然环境,我们比较关注人文条件。当时西南联合大学集中了中国三代知识分子,从他们的出生和教育上判断是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成教授和学生两个群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