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七(4)

新中国外交谈判 作者:陈敦德


全国政协一届会议的第七天,9月29日,会议要通过《共同纲领》。对这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毛泽东慎之又慎,开会之前在菊香书屋里又审看了两遍,仔细琢磨是否还有什么考虑欠妥之处。他仍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文件袋,提前数分钟到达会场。

他在怀仁堂门口碰到了刚到的张澜,见张一身麻布长袍、几缕银髯飘洒在胸前,清癯的脸上,饱经风霜的道道皱纹凝聚着超人的智慧。他立即与张澜招呼说话。

“张表老,秋凉了,你要添衣服啊。” 张澜字表方,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就尊称其为张表老,“今天这《共同纲领》经多次讨论,你贡献了你的经验和智慧,字斟句酌,辛苦了!”

张澜高兴地说:“三年多前,在重庆九龙坡机场送你飞回延安的时候,我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今天的胜利……”

他看着张澜兴奋说话时银髯飘动的样子,心里是很有感触的。

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席,从清朝至今,经历了三朝的政治风浪,爱国至诚,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民盟中央委员闻一多与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公开杀害后,张澜在成都主持了各界人士参加的追悼会。追悼会刚结束,张还没走到会场门口,就遭特务袭击,伤了头部。新政协筹备会议召开前不久,蒋介石准备杀害张澜,派特务包围了张澜所住的疗养院。蒋介石要下令动手时,特务头子毛人凤阻止说:杀了民主人士反落口实,不如不杀。蒋介石想了想,点头表示同意。张澜才没有丧命。

酝酿成立新中国之际,张澜在1948年10月,曾经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给过中共中央一份建议书,建议实行所谓“协和外交”,即“苏美并重”的外交方针;与此同时,在当年南斯拉夫与苏联公开决裂之后,张澜也在上海一家大报上发表讲话,希望中共毛泽东做“中国的铁托”。此论一出,舆论哗然,西方传媒竞相报道。毛泽东在西柏坡获悉之后,觉得张澜的建议,代表了中国社会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看法,是要认真对待与答复的。

这次6月中旬开始的新政协筹备会议,张澜、史良、罗隆基等几位民盟领导人,从刚解放不久的上海赶来,晚到了几天,6月24日才到达北平。张澜到后,被待为上宾,先是住在北京饭店,次日毛泽东就从香山进城去看望,后又请其住进颐和园。刚住下,张澜也要到香山双清别墅来看他。毛泽东向来不管小事,但对张澜来访却专门嘱咐身边的人要特别迎候周全,不可稍有怠慢。

那天,在双清别墅的客厅里,毛泽东庆贺张澜脱险。寒暄说笑过后,他说道:“早就盼你到来,我们要一起共同商量,建设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张澜很爽朗坦诚:“人老矣其言也真,如果你们愿意听,我一定直言直谏。”

毛泽东就开门见山地说:“张表老,对于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我记得民盟曾经提过有关建议,我们今天先从这个问题谈起好不好?”

张澜听了笑说道:“润之老弟,建议有是有过,但时过境迁,那是彼一时、此一时矣。”

毛泽东也感到有点意外,问:“那么,表老的意见已经有所修正了?”

张澜甚有感慨地说:“看当今国际关系,尽管风云变幻,可是美国不可能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这样,新中国同美国的关系不可能从根本得到改善。在此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如主席所说的,‘一边倒’。我理解,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张澜能自我修正观点并理解“一边倒”是不得已而为之,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表老所言甚是。我们这个国家很穷,要建设和发展困难很多,当然需要很多朋友帮助,多一个朋友当然要比少一个强。特别是有美国这样的强国做朋友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不在于我们这一方。美国只要一天不放弃扶蒋的政策,中美两国的关系就一天不能改善。我们曾经主张过政治、经济分开,并且曾向司徒雷登提出过这个想法,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