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很重视秦王的接见,他没有浪费这次迟来的机会,大肆在秦王面前构建自己对秦国的未来愿景,用这个愿景深深地吸引了秦王。李斯说道:“凡是能够成就伟业的人,都能够看准时机,当机立断。先王秦穆公虽成就了一番霸业,却没能吞并六国,实现天下统一,那是因为当时诸侯众多,五霸迭起却独尊周室。秦孝公以后,周室呈现衰弱之势,其他各国相互兼并,形成如今的七雄争霸的局势。现如今,其他诸侯国早已臣服于秦国,它们就像秦国的郡县一般,以秦国强大的国力,再加上秦王的英明,消灭诸侯国,实现天下一统的理想,成就秦国帝业,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如果秦王一时懈怠,等到各诸侯国重新变得强大起来,想要再实行合纵大业,就不如现在这么易如反掌了!“对于秦国来说,选择这个时候统一天下的确是绝好的时机。再加上秦王本身就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李斯的一番话可以说是变相地把秦王的宏图大志表露无遗。秦王不但高兴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还拜他为客卿,命其部署吞并六国的各项事宜。
正当李斯在秦国日益辉煌的时候,秦国的王族忠臣们给秦王提出了一个建议。他们说道:“各诸侯国前来秦国谋官求职的人,有很多都是受自国君主之命前来挑拨和离间我们的君臣关系,以达到削弱秦国势力的目的。恳请大王将其他六国客卿全部驱逐出境,保证秦国国泰民安!“秦王对此深信不疑,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逐外来人士,李斯身为楚国人,自然也在驱逐范围之内。虽然李斯自入秦以来有功无过,但秦王室和各国客卿之间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李斯作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实属不幸。李斯明白,这时候正是自己仕途发展的关键时期,刚得到秦王的信任就一走了之,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为了能够让自己继续留在秦国,李斯在逐离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大量列举了历史上各国客卿对秦国的贡献,证明如果因为这些客卿是外来人就不接纳他们,甚至疏远、驱逐他们,就不会有秦国今天的强盛。
同时,李斯还陈述了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危害,声情并茂地说道:“臣听说,地广才能粮多,国大就会人众,兵强才会士勇。泰山因为不拒绝细小的泥土,因此能够成就它的巍峨;河海因为不择细流,才能成就大海的深广;贤圣的君王因为不舍弃他的民众,所以才显示了他的恩德。现在秦王驱逐客卿,是要让他们去为其他的诸侯国效力,从此以后,天下的名人贤士即使有心为大王效力,也不敢踏入秦国的领地,这不是把兵器送给敌军,把粮食送给强盗了吗?因此,秦王驱逐客卿就等于变相地资助了敌国,让自己变得虚弱,而让敌国变得强大。”李斯通过这封信,高度阐述了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告诉秦王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秦王看了这封信以后深受感动,他意识到,李斯之所以劝自己不分地域集人才,是为了让自己尽快地完成统一大业。于是,秦王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不仅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还提升他做了秦国的廷尉。虽然李斯的《谏逐客令》是在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迫不得已创作的,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政治意义,的确对秦国的统一大业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