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立”以辨中心(1)

元气禅:和尚为什么不生病 作者:玄侑宗久 桦岛胜德


面对“不自然灾难”

无论有没有“自愈禅法”,我们的“身体先生”都不乏自愈力,但必须激活。否则,将事倍功半。

怎样激活?

就是找到身体的“中心”——中心枢纽,一把钥匙,然后,在那里创建“意识着力点”,把钥匙把握在手中。白隐禅师“自愈禅法”的意义,实质上,也大抵在于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身体一刻都不停止地运动着,包括坐、卧,都在动。我们就要在这个运动、摇摆之间,不断通过“意识”,去寻得、把握意识落实在身体某一“中心着力点”上。实际上,也只有在运动中,我们才能找到意识的“着力点”或“落脚点”,而身体一旦停止运动,目标就会随之失去。

譬如跑步时,我们的双腿、双脚、双臂在动,于是,意识就可自然地指向腿、脚或臂等任何一处;而在不动的头部,则很难找到这样的着力点。

坐禅的情况也一样,一切都静,唯呼吸在动,且表现最活跃。于是,意识便只能集中到呼吸上,并在那里找到着力点。

道理一样。这个倾向,不是谁在强制,而是自然而然。

然而现在,我们正在遭遇全面的“不自然灾难”。经过近、现代长期的“生活便利化”运动,每个人的身体活动状态都出现了“个人偏向”,如肩膀一低一高,或一手有力一手无力,或偏头痛,或深一脚浅一脚……代代相续,越来越固执。而这些,都已不再是“原装”的自然姿势了。

这个“不自然”之所以为“灾难”,是因为它正是我们寻得、把握“身体中心”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以利于恢复、重建曾经敏锐的“中心意识”。

当然,这需要一些真功夫,就是要成为倾听身体声音的“音乐家”,能跟自己的身体对话。音乐家能听出不同音符,但我们很多人听不出来。能听出音符,本属自然,如今,却被我们自己弄丢了。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捡回来。

“不会站立”的现代人

观察一下车站里、站台上等车的人,他们的站姿都有问题:多数人都要倚靠一个支撑物,或是墙,或是柱,或是栏杆。

显然,这个站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身的,也有心的,因为它所显示的是人们太过倚赖“外力”,而不是自己。所以,此身此心,大不自然。实际上,我们所倚靠的不仅该有墙、柱、栏杆,更该是我们自己,换言之,墙、柱、栏杆不该仅在身外,更该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心中。

不仅如此,即使取独立站姿的人也一样有问题,这就是大家习惯于把身体重心落在一侧脚的外侧,而不是双脚中心。此时,一侧胯关节会向外凸出,而另一只脚则优哉游哉,造成身体各关节的失衡。当然,如果站久了,累了,两脚交替这样做,倒无可厚非,但不少人只要一停下来就会采取这个姿势,就有问题了。须知,这时候,我们的重心是落在小小的脚趾上的。

更有甚者,是一些人还喜欢叉腿站着,呈“X”状。二十年前,这个站姿在年轻女性中间很流行。如今,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人采用这个站姿了。这样,一侧胯关节、外踝关节的肌肉都会被抽紧,且重心仍落在的小脚趾上,所以,危害更大。

再一种站姿,腰椎前弯,以至于下腹部凸出,身体呈后仰的样子。

这时,人身体的重心不会落在前脚掌,而落在后脚跟上。这不正确。上天设计的脚心,就如建筑物的弓形桥架结构一样,重力落在弓背上才合理。但眼下这种站姿,却令重心偏落在后一侧,令身体的压力转移到腰椎上。

常采用这种站姿的人,脚后跟的皮肤通常很粗、很厚。而且,总有一天腰椎会被压垮,神经会受到压迫,就可能出现下肢不听使唤、感觉迟缓或隐痛等症状。

还有一些人站着时脚后跟不大着地,而只有前脚掌站实了。这时的重心,将落在脚心的前侧。看看我们鞋子的前掌是否磨损很厉害,就知道了。

平常,没几个人会认真考虑站立与身体关系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