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行”以育五脏(4)

元气禅:和尚为什么不生病 作者:玄侑宗久 桦岛胜德


怎样走路:“阔步摆臂”?“亦步亦趋”?

古时候,人们行走、站立、坐等日常姿势都很讲究,小时就有父母教,有老师管,有亲朋同学监督,并被赋予一种社会美学的意义,甚至是某种职业的标志。比如,稳重、端正的“正襟危坐”,是私塾老师的标志之一;手、臂与身体保持一致性的“亦步亦趋”,则是臣下侍上的标志之一,等等。

但今天,这些已是“过去的事”了。

没有人讲究这些了。倒是欧洲人的“阔步摆臂”,几乎成了全球的行走标准。

这个走法对保持行走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当左脚伸前的时候,右臂甩向后方,互为反动。

那么,古时的“亦步亦趋”和现代的“阔步摆臂”,哪一种方法更符合健康原则呢?

我觉得,应是“亦步亦趋”。

不过,日常的“亦步亦趋”远非大臣们“上朝”的“亦步亦趋”,而是我们负重走崎岖的、凹凸不平的山路时的那个“亦步亦趋”。

这是一个合适的步行法,至少对东方人来说如此。

试着在山坡道上负重走一走:左脚向前的时候,左半边的臂乃至身体也负重前倾,右脚前进的时候,右臂乃至右身也都加以协助。

山坡路走得越远,这样的行走姿势也就越能锻炼人。

这是胯关节牵动体重来运步的,并在运步过程中,时时保持重心下沉,令身体中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当然,如果在平路上走,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只能“顺拐”,也就是“同手同脚”,样子不会很好看。

但不管怎样,经验已经证明,胯关节负荷训练有利于坐禅时保持重心下沉,而这个状态对稳定身心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奥林匹克一百米短跑训练,也利用这个原理进行,不能说没有意义。

身体重心平稳下沉的走法(“亦步亦趋”)、坐法(“正襟危坐”),在东方医学里,还具有提升经络排泄、解毒等功能的作用。

但现在不行了,人们走路越来越“慢腾腾”,越来越“四平八稳”,实则“端架子”,越来越不自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里,已经没有山间“羊肠小路”这个概念了,没有“崎岖”,没有“凹凸不平”,代之以水泥路、柏油路、石阶路的“直”、“平”,因此,也就丧失了自然道路的基本特征。

走不自然的路,我们的“步行运动”怎能自然呢!

那么,要怎么办?

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远离城市,“亦步亦趋”地走一走崎岖、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山间坡道才好。要让我们上一辈人小时候的走法,重新走进我们的记忆,落实在我们的手脚上!

世界上著名的“长寿村”,大都在标高一千米以上的山间地带,为了提升日常步行运动的质量,培养身体的平衡能力,我们必须令身体状态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稳定。

当我们因崎岖山路而令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时,我们收到的将不仅仅是健康体魄,还有生活的最大自信。

过惯了都市生活的人,虽已适应这个环境,但这个环境对恢复我们的身体平衡来说,毫无益处。因为我们在那里找不到一丁点儿提升自信的依据,而自信本来就该是有根有据的。

我们必须去追寻自信的依据,并将因此而踏上一条溯根求源的路。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因为我们知道,自信一定发于内在,而非外来。

也只有这个内在的源地,才是最有保障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