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你像在联合国致辞一样义正词严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你的另一半突然提出了一个很有利于她的证据:你不可能在你说的那天给它洗过澡,因为那天你要开会,很早就去上班了。你坚持自己那天早起是为了给狗洗澡,可实际上,你既没有给狗洗澡,早起也不是为了给狗洗澡。这番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你还是确信自己是对的。你想的是:没准我记错日子了嘛,毕竟是好几个星期之前的事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记忆准确无误。
不过,你的心理防线已经有点撑不住了。你开始想,自己能不能给刚刚说的话打个圆场。你要是想不起来自己是哪天开的会,自然就想不起上一次是谁在什么时候给狗洗的澡,所以你的话是没有说服力的。有没有可能是你为了说服对方,故意从记忆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有没有可能是你因为不愿给那只浑身脏兮兮的小狗洗澡,故意歪曲了事实?证据摆在眼前,你对自己的立场越来越没信心了,你要不要投降?
针对都灵裹尸布的讨论中出现的“认可性偏见”与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有关。这就像在讨论进化论时,有些人会认为,给这种渎神的观点半点可乘之机,都是对自己信仰的背叛。如果抛弃了信仰,他们生活中随之建立的一切都会坍塌。给狗洗澡的讨论中出现的“认可性偏见”则与个人信誉有关,与信仰无关。所谓个人信誉,就是觉得自己总是正确的,毫无“不良记录”。对大多数人来说,维护个人信誉的意愿虽然没有维护宗教信仰那么强,但也足够强了。
可以想见,最后总会有人去给狗洗澡(毕竟它不可能自己洗),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或她要承认自己是错的。即便是这么小的事,“认可性偏见”都能发挥如此强大的力量,使双方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费尽心思。类似该谁给狗洗澡这种争论,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目的”的感觉。解决这种小问题,就像摘树上最容易够到的果子一样。我们的大脑喜欢解决这种问题,因为每解决一次,就能收获一点对自我的肯定。如果我们能在都灵裹尸布的讨论中取得胜利,大脑将获得如滔滔江水般延绵不绝的欢愉。解决这种重大问题带来的自我认可感,用另一个古代圣物来打比方的话,就像是大脑获得了“圣杯”。可惜,在裹尸布这件事上,自我认可感就像圣杯一样,虚幻缥缈,遥不可及。
万一建立在信仰上的判断被无可质疑的事实证明是错的,会发生什么事呢?“认可性偏见”的支柱是否会在如山的铁证面前轰然坍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