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人”(1)

马克思的事业 作者:韩毓海


“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

——马克思

资本主义的命运,就取决于资本与生俱来的“扩张本能”,这种扩张采取了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产品的扩张;其二是货币发行量,即“流动性”的扩张。《资本论》的头两卷主要探究了第一种扩张的形式及其后果,《资本论》第三卷则集中阐释了后一种扩张及其后果。

因此,我们倘要研究经济危机,应该侧重阅读前两卷;若要思考金融危机,则必须重点阅读第三卷。因为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商品过剩”,金融危机则表现为“流动性过剩”。

资本的扩张,虽曰“本能”,但却绝不能凭空发生,它受以下决定性因素的制约:(1)新技术的发明;(2)新能源的发现;(3)新市场的开拓;(4)新的劳动力的涌流。正是这四点造成了资本扩张之持续性,即扩张所造成的产品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又会被新一轮技术的发明、新能源的发现、新一轮生产的开拓和新一代劳动力的涌流所吸收。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都不过是这样一种循环的延续,而这就是马克思所谓“资本主义扩张的周期性”,或者所谓经济发展的“长波”。

因此,即使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即使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只要新技术能够被发现,新能源能够被开发,新市场可以通过无论什么方式被打开,新的劳动力再次涌流出来,“过剩”也都可以被这些新发现、新开发、新市场和新涌流吸收,资本主义便会安然度过危机阶段,重新开始新一轮扩张。

对于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各类学说,马克思这样提醒说:社会阶级矛盾和区域的差别,非但不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充分条件,恰恰相反,区域差别和社会差别反倒是促使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只要存在区域和社会差别,就存在生产力扩张的空间,经济的“上升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结束。

而对于那些“市场主义者”来说,经济危机不过就是新一轮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契机”,经济危机总是会自动地安然度过的——马克思则这样批驳说:“复苏”和新一轮发展,完全取决于上述四个基本条件和前提,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在无情消耗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前提,直到这些前提被耗尽。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扩张,不但总是与阶级差别的扩大同步进行,而且总是与无产阶级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同步进行——直到全世界无产阶级有能力联合起来,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止。

“资本主义之死”,或者资本主义的最终崩溃,将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种:世界市场已经开发殆尽,新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涌流式出现,新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日渐迟缓——总之,促进“复苏”和“发展”的四个基本前提日益耗尽,“最后一块处女地”也被开发完毕——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和流动性的过剩最终将缺乏上述四个方面的吸收和支持。这样一来,危机就再也难以度过,资本主义周期如同停滞的钟摆,丧失了左右振荡的空间与动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