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歆无忽[1]:若未有异德[2],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3]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4]。”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5]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亏跂蹇之容[6],故被鞌[7]之祸,遁服而亡[8],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
【注释】
[1]忽:轻忽。
[2]若未有异德:若,你;异德:特异出众的德行。
[3]董生:董仲舒。
[4]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吊丧的人在门口,贺喜的人在街口。
[5]齐顷公:齐顷公(?―前572),姜姓,吕氏,名无野,齐桓公之孙,齐惠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72年在位。
[6]亏跂蹇之容:这里指齐顷公戏弄四国使者的典故。齐顷公六年(前593)春,晋国大夫郤克、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卫国大夫孙良夫和曹国公子首四人一同出使齐国。其中,郤克眇目,季孙行父秃头,孙良夫跛足,公子曹驼背,齐顷公见到之后,觉得很好笑,就安排了四个有同样残疾的仆人给他们御马。结果四位使者大怒,回国之后请求国君出兵攻齐。跂蹇,跛足。
[7]鞌:通“鞍”。即齐晋鞌之战。公元前589年,郤子为报齐国羞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齐国大败。
[8]遁服而亡:换衣逃亡。指齐顷公在鞍之战大败后,为求脱身,不得已与大夫逢丑父交换衣服,而得以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