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中的明和空是不分的,明中有空,空中有明,明也是空,空也是明。喝茶的时候,进入洞察状态,用那“明”去品尝茶味,别的都不要管。当别人发怒的时候,用那份“明”去体会他,觉察他,自己的心也要如如不动。空灵的状态不变,“明”可随缘示相。久而久之,会训练有素,证得光明。那时,法报化三身,以及佛的五种智慧都会同时俱足。
按照传统的说法,见性后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这跟我们单纯的观想或是忆持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说过,它其实是究竟地改变了生命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觉受或是做意。它是本有智慧光明的显发。在香巴噶举中,有诸多的方便让自己证得明空。
凡夫作意的明空是一种情绪,圣者证到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二者差别很大,正如入定的圣者和冬眠的野猪有着本质的不同。
香巴噶举中,光明是气入中脉后,再气入不坏明点才能生起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一种意识状态。
子母光明会后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明空。这时,“空”成就法身,“明”成就报身,“空”与“明”的种种显相,成就化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恒常地进行如法的训练,就可能契入明空,证得五种智慧。在真正的见性状态下,这五种智慧是能够同时俱足的。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心是坦然放松的,不能高度紧张。任何时候你都要提醒自己,保任本元心的状态,应做到警觉还要放松。第一种是空,朗然空寂。第二种是明,有一种警觉的光明。仿佛有一种光明照耀着你的心一样,你完全放松,就像躺在野外,面朝虚空,身体像消失了一样的放松。
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做任何事,如走路、吃饭、看书、写作等等。我们可以将这种生活方式叫生活禅,虽然它离见性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它有助于让我们慢慢地明白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