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的天性根据何种次序来关注个人(3)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友情不仅仅发生在两个人之间,谁如果认为友谊只能产生于两个人之间,那他实际就把清白的友谊和充满嫉妒与放荡的爱情混为一谈了。年轻人常常产生与高尚行为没有任何关系的轻率、愚蠢和多愁善感的亲昵行为。这种亲昵行为通常是基于性格的某种相似而产生的,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上,或是在某些一拍即合的奇谈怪论上。所以,不管这种朝三暮四的亲昵行为是多么令人愉快,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称为严肃的友情。

细究起来,那些曾经给过我们恩惠的人是我们本性中最希望善待的人。上帝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坦诚相待,和睦相处,他教导我们对有恩于我们的人知恩图报。尽管善人得到的感恩不一定和他的善行相称,但旁观者对他美德的赞誉及灵魂呼应,却是最客观的人心之秤。好人必有好报,即使并非每个人都知恩图报,但总有些人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假如我们最看重的是被同道认可和喜欢,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明。

不论我们帮助的人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个人品质如何,他们过去有没有帮助过我们,我们给予他们的是仁慈的关爱和热心的帮助而非友谊。在施舍人与被施舍人之间,地位往往相差悬殊:有的贫困潦倒,有的则富有而有权有势。但这种差距不是依靠杀富济贫就能消除的,更重要的是要寻求社会的安定和有序。社会的安定、有序有赖于人的等级地位差别,而等级地位主要靠对有权势的人发自内心的敬意来维系。然而,对大人物的阿谀奉承很容易让人起鸡皮疙瘩,对小人物的关怀同情则常常微不足道。众所周知,富贵对人们的吸引是那样强烈,以致人们都愿意放弃做有智慧、有节操的人而希望成为富贵之人。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智慧和美德的衡量标准太过抽象,而财富和门第很容易比较,因此依财富门第划分的社会地位,更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有序。基于此,伦理学家告诫我们,要做到兼济天下、普度众生,不要被显要的地位诱惑,我们天性善良的智慧也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假如我们把对权贵的崇拜和对善行的钦佩结合在一起,那它对人的感情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能排除嫉妒之情的话,达官贵人们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美德可能会让我们崇拜和倾慕。富人们很有智慧和美德,但他们仍然会遭遇不幸。地位越高,面临的危险和受到的痛苦往往就越大,他们的痛苦程度也会比那些同样具有美德但地位较低的人更深切。高贵的国王和王子遇到的不幸是悲剧和爱情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假如他们能够运用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摆脱不幸,重新享受原来那种地位和权势,我们就会报以极大的甚至是过头的热情和赞赏。同时,正是由于我们总是忧主人公所忧喜主人公所喜,美德和权势的结合才形成了一边倒的结果。

人的各种感情总会产生冲突的,当冲突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清楚地感受到,想要像数学中的计算那样精准地划分哪种感情在先哪种感情在后是多么地不现实。面对冲突,友情与恩情孰先孰后、到底是亲情重要还是那些能够影响社会进程的大人物的安全更重要?只有我们的心灵——这个冷静的旁观者、我们行为的伟大法官和裁判才能定夺。机械的道德准则不能适应环境、品质、事物及其各种细微的差别与变化,因此它难以指导我们的具体行动。假如我们能摒弃外界的喧嚣,能够客观而认真地思考我们的处境,那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