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未受西方盟国阻挠的情况下取得萨尔区(Saarland)和莱茵区(Rhineland)〔这两个地区都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Versailles Treaty)而由盟国控制的〕,以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便将他的注意力转向波兰。希特勒麾下的军事参谋人员希望在入侵波兰时打一场新形态的战役,其中行动快速的地面部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付一连串目标,而进行这种“闪电战”(Blitzkrieg)的关键就是来自空中的密接支援。
德国通过生产出口用的军用飞机以及发展一系列先进商用飞机的方式,巧妙地回避《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生产军用飞机的限制。因此在德军入侵波兰前夕,德国空军(Luftwaffe)能够投入一些当时世界上最佳的飞机,包括He-111和Do-17轰炸机、Ju-87俯冲轰炸机、Bf-110重型战斗机──也就是所谓的驱逐机(Zerst·rer)、Bf-109单发动机战斗机、Hs-123对地攻击机和Hs-126侦察机,此外还有由Ju-52/3m运输机组成的机队。当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Fall Weiss)于1939年9月1日清晨4时26分展开时,这些飞机就在作战中发动猛烈攻击,主要目标是在支援陆军部队之前先摧毁波兰空军。
相比之下,波兰性能最好的战斗机PZL P.11C(PZL原文为Państwowe Zakady Lotnicze,意为波兰国营航空制造厂。——译者注)尽管能够在空战中和Bf-110交手,却毫无战胜Bf-109的希望,或许PZL P.37麋鹿式(Los)是波兰最有用的作战飞机,然而在德军入侵时,这款先进的轰炸机只有36架正在服役。
第一款投入行动的德国空军飞机,是第1俯冲轰炸机联队(Stukageschwader,StG)的Ju-87B-1“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以及第3轰炸机联队的Do-17Z-2轰炸机,它们负责攻击桥梁、机场和其他军事目标。华沙(Warsaw)和克拉考(Krakow)也遭受德军空袭,而He-111则沿着波罗的海海岸出击,攻击波兰的海军设施。
驱逐机群的Bf-110为轰炸机护航,其空勤组员随即采用俯冲和爬升战术击败灵巧的PZL战斗机。在9月3日于华沙上空进行一场大规模空战后,对波军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战斗大体上可说是已经结束了,而德国空军则重新派遣Bf-110进行低空扫射。当苏联于9月17日入侵后,波兰实际上已经输了,但华沙一直到9月27日,也就是德国空军派出1150架次的轰炸机至该市执行轰炸任务的3天之后才投降。最后波兰于1939年10月6日陷落。
就希特勒主宰欧洲以及最终支配世界的野心而言,挪威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只有占领这个国家,才能保证对希特勒战争工业来说至关重要的瑞典铁矿供应;挪威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德国海军(Kriegsma-rine)从挪威的港口出发,可以在北海作战,而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国空军轰炸机则能够攻击英国。
挪威战役
在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强烈要求,希望能够在挪威水域布雷,以阻止在挪威航道上往来航行的德国铁矿运输船,但即使当时希特勒正计划入侵该地,丘吉尔的建议还是被忽略了。结果在1940年2月16日,英国皇家海军人员强行登上一艘载有英军战俘的德国船只,尽管这次的登舰事件具有合法性,希特勒还是抓住机会,以此作为入侵的借口;他也考虑到应该拿下丹麦,因为德国空军需要位于奥尔堡(Aalborg)的大型机场设施,以便于进行突击挪威的任务。
就在1940年4月9日清晨5时过后,德军进攻部队越过丹麦边界,同时从海上登陆,跟在他们之后的是德国空军麾下另一种有力武装,也就是伞兵(Fallschrimj·ger),他们首度投入战场以攻占奥尔堡的机场。20分钟之内,Ju-52/3m运输机就降落在机场上,源源不断地输出部队和装备,给丹麦造成强大的压力。到了当天晚上,哥本哈根(Copenhagen)就陷落了,德军牢牢地掌控了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