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0)

空战:蓝天上的决斗(I、II)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钱特 史蒂夫·戴维斯 保罗·伊登


意军在第12次伊松佐河(Isonzo)战役或称为卡波雷托(Caporetto)战役中惨遭打击,因此在1918年初需要英军和法军的增援来协助稳定战线。之后德军将部队抽出,转而投入到西线上最后五波的攻势中,因此双方又再度回到静态战,直到意军于1918年10月发动最后大攻势,迫使奥匈帝国于11月初提出休战要求。

两次大战之间的发展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航空科技先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数年内的停滞不前,然后开始突飞猛进。在1918年,绝大部分的飞机都是以钢索支撑的木制结构,外表大部分是以翼布覆盖的双翼机,还有固定式的机尾着陆滑橇、钢索机身设备、敞篷式驾驶舱和一台约有186.5千瓦的发动机。

20世纪20年代,主要变革是逐步采用更强力的发动机,并先是用铁然后用铝合金取代木材来作为主要的结构,而这类飞机就被派上用场,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苏联国内战争(Russian Civil War,1918至1921年)、苏波战争(Russio Polish War,1919至1920年)、南美洲的查科战争(Chaco War,1932至1935年)、从1931年起的中日战争第一阶段、意大利征服阿比西尼亚(the Italian conques of Abyssinia,1935至1936年),甚至是西班牙内战(Spanish Civil War,1936至1939年)的初期阶段等冲突中,都可见到它们被投入战场。在西班牙内战中,西班牙国民党(Nationalist)获得了德国和意大利部队介入的可观援助,而他们的对手共和党(Republican)则得到苏联的物资支援。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主要变化,刚开始是作为美国发展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现代化飞机的结果,在飞机上配备后缘襟翼的悬臂式单翼、可收放式结构的起落架、封闭式机舱,发动机的马力更大,性能也更可靠,可推动可变螺距的螺旋桨。这一科技上的变革接着就扩散到军用飞机上,并从轰炸机开始运用。结果这一变革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飞机可以携带更多炸弹,也可以配备更强的自卫火力,而当可以相匹敌的“现代化”战斗机出现时,它们引入了更强大的固定前射式武装。到了1939年,飞机的最高速度已经增长为之前的3倍,最高飞行高度也增长为之前的2倍(氧气面罩这时已成为标准化配备),而轰炸机航程和有效载荷的增加幅度也令人惊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