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鲁迅的第三个因素,是绍兴的地域文化优势和周家的崇文传统。明清时期,浙江文风极盛,而绍兴在浙江又居上乘。敦儒重教,崇文尊师之风深入人心。而科举时代,“点翰林”的梦想,绝非一代人可以完成,往往须数代人读书应举方可实现。绍兴周氏诗书传家,对子孙教育十分重视。鲁迅六时,入周家自设私塾读书,由叔祖周玉田开蒙。遵祖父旨意,除习字、对课之外,还要读《鉴略》(按:《鉴略》又名《五字鉴》,明代李廷机所撰。廷机,字尔张,福建晋江人。他根据我国古史资料,编成《鉴略》,流传数百年,是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据清人翻刻者邹梧桐所云:“有明李廷机先生,胸罗全史,手著《鉴略》,自皇古以乞宋元事迹,举其大纲,略其小目,俾读者开卷了然,俨与历世受命之主,赓扬一堂;更可喜者,句调叶律,有类诗歌,与人可诵可读,一部二十一史之要领也。”此书特点已见一斑。此书大略是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甚得旧时读书人喜爱,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这无疑为鲁迅打下了坚实的史学基础。玉田师家中藏书丰富,使鲁迅眼界大开,兴致盎然。年十一,入绍兴城内最为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云“为学当以三余,冬者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即要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愤为学。后寿镜吾祖父寿峰岚将“三余”改为“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意乃读书如美味佳肴,必不可少。书屋不大,但极古雅。正中上方所悬“三味书屋”匾额,为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与之相呼应者有楹联—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屋正中,八仙桌一张,高背椅一把,那是寿镜吾先生的讲台。四周沿墙摆放着书桌七八张,为学生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