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是文化巨匠鲁迅胞弟,也是现代学术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学养深厚,著述等身,集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于一身;其作品质高量大,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与乃兄神鬼异域,一位被举到天上,尊崇得无以复加;一位却被踩在脚下,永世不得翻身,诚为一种蹊跷的文化现象。近日偶来雅兴,将周作人平生轨迹进行了一番梳理,现予展示,以飨读者。
1.翰林后裔
周作人比鲁迅小四,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所用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祖父周福清乃同治翰林,因科场案身陷囹圄,详情前文《鲁迅成功因素浅析》中已述及,于兹不赘。
祖父落难,家道中落,鲁迅作为长房长孙,感受最为深切,这使他很早便领略到仕途险恶,遂决意另谋出路,远离官场。而对于周家而言,祖父之狱绝非光彩之事,因此于鲁迅有生之年对此从不提起。祖父系狱的七年中,每年“秋决”,皆挣扎于生死之间,无疑是给亲人带来难以承受的煎熬和创痛。祖父所拥有的如此清望、眼界和基因,是鲁迅和周作人日后成为文学大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周作人,常在探望祖父时留居监内,由祖父亲自启蒙,承家学之渊源,为日后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这段童年的记忆使周作人过早地品味到人世的艰辛与悲苦,从其书斋“苦雨斋”和“苦茶庵”中,便可窥见其心灵深处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