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国版“定海神针” 2

零距离扫描国际大势 作者:吴黎明


再拿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德国汽车行业来说,大众在中北部的沃尔斯堡,奔驰在西南角的斯图加特,宝马在南部的慕尼黑,奥迪在中南部的因戈尔施塔特,欧宝在中西部的吕瑟尔斯海姆。

毫无疑问,产业平衡分布的好处是方便就业。记得有一次,笔者驱车前往著名的新天鹅堡,夜宿阿尔卑斯山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邻座喝咖啡的一个村民说,村子周边的牧场属于德国一家有名的奶制品企业,他就在这个企业的乳品加工厂上班。

正是由于注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德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与后果也与美国、英国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措施是动用巨额资金救助岌岌可危的银行业,致使政府债台高筑,进而直接导致主权债务问题。德国的救助措施则是通过政府补助刺激消费,着眼于维稳实体经济,保证就业。因此,即使在金融危机浪潮最猛烈的时候,德国的民众并没有风声鹤唳的感觉,生活如常。

若继续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德国实体经济的背后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支撑。早在1991年,法国经济学家米切尔·阿尔伯特将“德国模式”称为“莱茵资本主义”或“莱茵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由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打造的“新美国主义”或“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相比之下,“莱茵资本主义”更讲究社会保障,兼顾公平与效率,不妨称之为“有同情心”的资本主义。

“莱茵资本主义”大致有以下特点:

银行而非证券交易所在金融市场中占有统治地位,银行与企业间关系紧密,股东与管理层关系平衡,企业员工忠诚度高,发达的职业教育保证了高素质员工,市场秩序更为规范。

在“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中,企业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莱茵资本主义”则视其为一个为之服务的社区。在工资待遇上,“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完全是市场决定一切,而“莱茵模式”则考虑到资质、资历和工会协商。

在经济学家眼里,莱茵河沿岸国家都可以纳入“莱茵模式”,但具体到德国,还有其典型特点。比如,具有创造活力的科研能力、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工业界与银行界更紧密合作、工会与管理层的协商等。

就拿工会来说,与美英弱势的工会力量和法国强大的工会不同的是,德国的工会与管理层就工资、工作条件的谈判与合作比较顺当,很少发生法国和意大利那样动不动爆发大规模罢工的情况。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世界闻名,这是一种针对中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为期3年或3年半,学生除在校学习外,还要到企业接受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保证他们在就业之前就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期满后,还要参加由德国工商协会组织的全德统一资格考试。由此,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员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