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人秀节目“真实”吗?(2)

我爱偷窥:为何我们爱上自我暴露和窥视他人 作者:霍尔·涅兹维奇


“所以是假的啰!”我可以听到观众群中的九年级生在失望地嘀咕。嗯,是的。不过像我试着指出的,也不完全是这样。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法来解释。法律教授克莱·卡尔弗特(Clay Calvert )在2000 年出版的《偷窥狂的国家》(Voyeur Nation )一书中,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他使用“媒介的偷窥狂”一词来说明真人秀节目与其他相关的媒体节目。他将媒介的偷窥狂定义为“通过大众媒体与网络等方式,消费别人明显真实且无防备之生活的揭露式影像与信息,通常(但并非永远)基于娱乐之目的,但经常以隐私为代价。”所有窥视文化的表现形式都经过媒介。当我们通过真人秀节目(或是博客、“Facebook”“YouTube ”)窥视某个人的生活时,不是直接观看他们本人,不是在看小人国世界里的人生活,他们不知道有巨人正盯着他们看;我们是通过媒体,通过中介去经历他们的生活。也就是说,有人──不管是导演、编辑,或是网络上的文章让我们看或观赏的同一个人──在中介我们看到的内容。他们决定我们应该看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我们看到的东西。真人秀节目的捍卫者经常点出的事实是,如果真实生活是以完全未“加工”的方式播出,节目会十分无聊。真人秀节目做的事情,是给予我们真实生活的精华内容──变成精彩故事的剪辑影像。

“是啦,好吧,”那位九年级生接着问,“但那是真的吗?”显然克莱·卡佛特并不是真人秀节目的收视族群,所以在定义中隐含批判,指出这种偷窥性节目的娱乐价值“经常以隐私为代价”。卡尔弗特认为,当真实被中介、变成故事后,真相就被扭曲,观点也被改变,观众通过亲眼看到事件之真实发生而产生“论述”的机会也因而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在约翰·艾格里那一集的《交换配偶》中看到这种情况。节目探讨自由的犹太人家庭与超级保守的重生基督徒家庭之间的相似与相异处,却尽可能地以具争议性与煽情效果的方式呈现。人与人产生联结的时刻被忽略,马房的场景被剪掉,煽情的戏剧效果更胜过论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问以下的问题来决定某一个真人秀节目的某一集内容有多么“真实”:如果把所有煽情的、情绪性的、夸张的场景拿掉,节目还剩下多少内容?当戏剧情节、特效、煽情音乐都被剥除,你看到的可能就是真实。但是把那些部分都剥除后,节目还剩下什么?还会有娱乐性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