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重整河山

复兴之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栏目组 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


1954年4月24日,瑞士山城日内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天下午,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与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18个国家讨论朝鲜和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这是新中国首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也是100多年来,全世界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倾听中国的声音。

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道路走得格外艰难,人民在救亡图存中希冀着家国的富强。但是,当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时,这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直到1949年,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现代化建设终于开始了。

(一)《东方红》响起:十月城楼下的欢呼与泪水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夜晚,毛泽东彻夜未眠。

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气并不算好,这一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热情。

到了上午10点,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

这天下午,天放晴了。但是总指挥聂荣臻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良好的天气更有利于国民党飞机的袭扰。

下午2点,毛泽东来到中南海勤政殿,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为了参加1个小时后的开国大典,这一天毛泽东穿上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但是除了毛泽东的卫士,没有人知道,在这套中山装里面,是一件破了4个大窟窿的旧羊毛衫。

这天下午3点,当毛泽东跨上天安门城楼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乐队开始演奏《东方红》。

毛泽东出现在天安门城楼,成为开国大典的第一个高潮。

新华社在当天的电讯稿中这样描述:

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列满群众和飘扬满红旗的人民广场。当毛泽东主席在主席台上出现时,全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新华社记者侯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历史的瞬间。

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检阅了部队,随后,朱德向全军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

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这个时候,彭德怀、林彪仍然在前线指挥作战,全国还有半数以上的国土没有解放,200多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分布在中南、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在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正在向新疆广大地区挺进;在长江以南,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战士正在向中南和西南进军。

在隆隆的炮声中,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著名作家、当时担任《大公报》记者的萧乾事后回忆说:“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5000年老中国的重生。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

晚上10点,开国大典落下了帷幕。

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整整站了6个多小时。回到中南海丰泽园,他对身边卫士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看来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

就在10天前,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对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恕!…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书写历史的自豪感并没有减轻毛泽东的忧患意识,毛泽东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胸。他清楚地认识到,革命成功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巨。

这天夜里,毛泽东久久没有入睡。到了凌晨,毛泽东开始看线装本的《史记》,一直到东方破晓。读书,是毛泽东一生的爱好。

这个时候,新中国的第一轮朝阳已经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这天夜里,在广州的蒋介石也久久未能入睡,他在日记中忧心忡忡地写道:中共建政之后,必定会在苏联帮助下建立海空军,国民党在台湾则“为势更劣,处境更艰难”。

几个月后,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是,“中华民国”这个伴随着人们痛苦记忆的名词,已经进入了历史。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中国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以及香港、澳门外,实现了统一,结束了30多年来国家分裂和混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根本的条件,这在中国100多年来的近现代史上是空前的成就。

毛泽东后来总结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