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生活7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126

伪解释的艺术和力量。——圣徒所经历的所有幻象、惊恐、困乏、欢乐是大家都知道的病理状态,他在宗教和心理谬见的基础上完全把这种状态解释为另外一回事,即不是解释为病态。——所以苏格拉底的恶魔或许也只是一种耳疾,而他只是按照支配他的道德思维方式对此作出了不同于现在的解释。先知和宣布神谕的祭司的疯癫和疯话与此没有什么两样;这始终是由于解释者心脑中的知识、想像、努力、道德从中大做文章的缘故。那些人们称之为天才和圣徒的人要达到最佳效果,不得不把那些为了拯救人类而误解他们的人硬拉到他们一边。

127

对疯癫的敬重。——因为人们注意到,兴奋经常使头脑更灵敏,并唤起快乐的念头,所以人们认为,通过最高的兴奋,人们将享有最快乐的念头和灵感:所以人们推崇疯癫者为智者和神谕发布者。这里所依据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128

科学的许诺。——现代科学的目标是:尽可能使人少受痛苦,越长寿越好——也就是说使人拥有一种永恒的幸福,这同宗教的许诺相比只是一种非常适可而止的许诺。

129

禁止的慷慨。——世界上还没有足够的爱和善能让我们可以从中拿出一部分来送给想像的事物。

130

宗教迷信继续活在情感中。——天主教会以及在它之前的所有古代迷信,支配了将人们置于不寻常的氛围中并剥夺他们对长处的冷静考虑以及属于纯粹理性思维能力的各种手段的整个领域。一个以深沉的声音令人颤抖的教会,一伙教士发出的沉闷而有规律的压抑呼唤,他们无意中将自己的紧张传达给教民,并让他们几乎充满恐惧地倾听,好像一个奇迹正要发生;作为神灵居所而延伸到不确切性中的建筑的气氛,在所有黑暗的空间中让神灵的活动使人感到害怕——既然这些事物的先决条件不再被人相信,谁会想要把这些事物再带回给人类呢?但是,所有这一切的结果仍然存在:崇高、感动、预感、追悔莫及、期待等心境构成的内心世界主要通过宗教迷信在人类身上找到了家园;其中一些至今仍然存在于人类灵魂中的东西,在当初它萌芽、生长、开花的时候得到了人们大力的培植。

131

宗教的产后痛。——如果说人们相信自己已经大大摆脱了宗教,那么这种摆脱还没有达到不高兴面对没有概念内容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情绪的地步,如面对音乐;如果一种哲学向我们指出形而上学希望的依据,指出通过这种希望可以使心灵上达到高度宁静的依据,并谈论诸如“拉斐尔圣母像目光中的全部确定无疑的福音内容”,那么,我们就会特别衷心地接受这样的言论和解释:哲学家在这里更容易证明他所指出的一切,因为他想要提供的东西正符合一颗迫切想索取的心。由此人们注意到,不太谨慎的怀疑论者实际上只是对教条有反感,但是却很了解宗教感情的魔力;为了后者而放弃前者,这是很令他们痛苦的事情。——科学的哲学必须十分小心,不要由于那种需要——一种已经生成的因而也是暂时的需要——而把谬误偷运进来:甚至连逻辑学家也谈论道德与艺术中的真理的“预感”(如谈论这样的预感:“万物的本质归一”),即谈论本该禁止他们谈论的东西。在作为谨慎的理性思维结果的真理和这些“预感到的”事物之间始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前者靠的是理智,后者靠的是需要。饥饿并不证明有充饥的食物存在,而只是它想要有食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