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业与国家:管理人群的动力是否正在变化?(1)

政治是什么? 作者:蔡东杰


从务实(或比较传统些)的角度来看,“国家”(或政府)向来被认为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同时也是政治研究的焦点。但正如原始部落已发展到现代国家,民主已经取代君主政体成为制度主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俗语似乎不太适合用在政治内涵的演变过程中。尽管我们并不想像某些学者那样,认为国家单位即将有被取代的可能性,但是,是不是有些事情正在发生呢?

请注意以下几个名词:

利益(压力)团体、新政治、金融全球化、企业集团

游说与施压:利益团体的源起及其影响

本篇前几个章节试图带领大家从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发掘出若干值得进一步观察与讨论的争辩性话题,接下来两章则希望创造某种想象空间。我们固然承认,将目光集中在现实问题上是“比较有意义”的做法,但另一个事实是:政治发展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当下,一些现在被争执得面红耳赤的问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人们忘得干干净净;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就是我们不仅应立足于现在,同时必须放眼未来,想想人类的下一步该朝哪个方向走。

而且,或许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现象,亦即现状并非“可能发生某种变化”,而是“随时都在变化当中”。就算我们想静止不动,但地球始终不停地在进行自转,时间也一分一秒地在不断流逝;就在大家眨眼的那一瞬间,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而这些事情又不晓得为未来历史的发展埋下了多少伏笔。当然,我们不见得要把上述问题看得很严重,但它的确是个现实。

所谓“民主政治”正是如此。从19世纪初的有限政府概念(做事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以及有限投票权理论(只有“足够理性”的人,亦即贵族与富人等“有钱有闲”阶级可以投票,开放投票权后,又发明了复数投票制度,也就是上述阶级可以投一票以上),到20世纪后的万能政府潮流(政府应尽可能通过社会福利设计来解决人民的“所有”问题)以及普遍投票权理论(只要到达法定年龄就有投票权),虽然民主的立论基础(人生而自由平等)一直都没变过,实践途径却有着天壤之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存在着不同的实践理论,这些途径平心而论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不认为缠小脚是个好习惯,但实在很难指责它过去是个“错误的”习惯,因为在人类习惯背后总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存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