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知道的周有光先生(2)

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拐杖”张允和走了,以后的日子里,踽踽独行的周有光把整理出版亡人的《昆曲日记》当做头等大事。此书稿张允和健在时曾托我,我想安排在本社出版,未果。后来我介绍给山东画报社,他们表示有兴趣,并从周宅取走文稿、照片。可书稿命运多舛,“允和遗作《昆曲日记》山东画报社已将稿件送还我处,未能同意出版。我理解他们难处。最近我跟此间语文出版社商量,以作者不受稿费为条件,得到他们的帮助,同意出版。……您可以放心了。您为此书的努力,虽然山东未能实现,我同样对您万分感谢!”(2003年7月10日致笔者函)此前,我曾又联系浙江一家出版社,仍以无果告终。

九十七岁高龄的周有光,一边伏案耕耘,重新整理允和的手稿,再度搜集发黄的老照片,完善、提升书稿质量,一边请昆曲名家写序,联系出版琐务,于两年后终圆了允和先生的梦。他在赠我的那册《昆曲日记》扉页上写了“好事多磨”四个字。这真是“甘苦寸心知”了。

2003年初,有光先生大病一场,他挺了过来,居然奇迹般康复了。是年秋我拜访他,老人家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他戴上耳塞,耳机线优雅地低垂着,坐在硬木椅上与我对谈一小时,茶都不喝一口。他对我说:“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医院送了只大蛋糕,还有一盆花。好多病友从窗外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成了医院里的观赏动物。”有光先生说时还浅浅一笑,用白手帕不时揩揩额头的汗。我说他大难后必有大福。他又说:“佛家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圆寂’,功德圆满了。而我的功德还不圆满,被阎王打发回来了,要我再读点书、写点文章。”真幽默到极致。我问他的身体近况,他没有直接回答我,只说前些日子,天津有一批他的老学生(七老八十的老教授们)聚会,邀请他这个老老师参加。我问你去了?他说我当然去助兴了!和风细雨的言谈中,有光先生对旧时月色充盈着浓浓的不舍情怀。周有光出生在常州一个大家族,周氏后裔遍布全球。2005年元月,他的众甥侄们为他出了一本大画册《我们的舅舅周有光》,图文并茂。那是非卖品,有光先生签名送我一册。在大画册内我吃惊地发现有一组周老游泳照片。那是2003年8月,有光先生忽来了兴致,要到北戴河玩玩。儿子周晓平等一行五人开车把他带到北戴河。一见浩瀚的大海,有光先生提出要游泳,命儿子晓平给他买了一套游泳衣,还捎带一顶玫瑰红小帽。七十老者游长江本属新鲜事,百岁寿翁游大海,那当更胜一筹了。拥抱大海之后,有光先生又到沙滩上日光浴;仍不尽兴,又躺在沙滩上沙浴。那一幅幅照片记录了百岁老人的浪漫与潇洒。面对金色的沙滩、湛蓝的大海,儿孙们在沙滩上写字“2003.8.23 周有光98岁 北戴河”几行字,相机拍下了这“永恒”的一瞬。

2004年秋,他的妻妹张充和先生由美国到北京举办书画展,展办方请他当嘉宾。周有光即席发言,诙谐迭出:说张充和在美国哈佛、耶鲁教授书法六十年,“弟子三千皆白丁”。他解释“白丁”时说洋人不懂中国的书法艺术,他们学书法不是“写”,而是“描”。还辅以手势助阵,逗得听众捧腹不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