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赣鄱书 作者:凌翼


鄱阳湖这只巨掌的凹陷,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要追溯到亿万年前的冰川时代。那个时候,人类的胚胎还没有在上帝的脑海里闪念。

地球自诞生起,气候一直处于冷与暖的交替变化中。在距今约五亿四千万年至十八亿年前的中晚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鄱阳湖所在地属扬子海槽,被海水覆盖。到了三叠纪末,约两亿年前的印支运动,海水退去,这里成为一片陆地。

当时光之驹奔跑到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有了燕山运动,这里又断裂陷落成盆地,下陷深达千米;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来临时,一次喜马拉雅运动,盆地又逐渐隆起,经历风化、剥蚀,这似乎是一个将以往的一切历史洗白的过程。

进入约二百六十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受到北北、北北东、北西三组断裂的差异升降活动影响形成鄱阳湖沉降区,沿湖口——新干断裂,发育成了古赣江水系,逐渐形成平缓舒展的凹地和与长江相通的断裂谷地,丘陵起伏的山间盆地勾勒了鄱阳盆地的轮廓。此时,早期人类开始在这些谷地间以狩猎为生。

鄱阳湖地区形势图

鄱阳湖萎缩趋势图

鄱阳盆地形成后,首先发育赣江水系,然后才形成鄱阳湖。中更新世时,随着新构造运动活动,古赣江开始发育,至全新世早期,鄱阳盆地为一河网交织的平原洼地,这时的人类也进入到异常活跃的时期。

距今六千至七千年前发生了一次海侵,积水成为湖泊,古称彭蠡泽。长江主泓道与淮阳“山”字形前弧基本一致,由于新构造运动,“山”字形前弧应力场继续活动,前弧挤压带向南推移,致使古长江南岸地区下降。三千四百年前发生第二次海侵,长江自西而东穿越彭蠡湖而过。两千年前发生第三次海侵,在地质、气象、水文多重作用下,彭蠡泽沿赣江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余干附近,因湖中有鄱阳山,而易名鄱阳湖。距今约一千六百年左右,即公元420年前后,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

如此看来,古彭蠡泽与现代鄱阳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不完全重叠的两个湖泊。

从古文献可知,长江出武穴后,江水呈分汊水系,漫延东流,故典籍中出现“九江孔殷”“禹疏九江”等语,其实就是对这些分汊河道进行疏导整治。

彭蠡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江和赣江两大水系交汇所致。彭蠡泽为江水所汇,其范围约为当今长江北岸鄂东的源湖,皖西的龙感湖、大官湖及泊湖等滨江诸湖区以及相连接的湖口和今天的鄱阳湖入江水道。

古人有时将彭蠡泽视作长江拓宽的河段,而忽略了它作为湖泊的真实记录。一些古文献中,只有云梦泽、太湖,而缺彭蠡湖,这是一种地理的尴尬还是人文的尴尬,今人已无法为古人辩诬。但可以说明的是,彭蠡泽有着水陆相间、草木丛生、江流纵横、候鸟翩飞的广阔盆地环境。古长江由西向东穿泽而过,古赣江由南向北交汇于此,形成壮阔无比、浩渺无边的江湖世界。

在人间,我们也许能体会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沧桑之变,但对于大自然,只能用百年、千年之久来演绎它的盖世之变,人类只能从史册中捕风捉影,凑起它的细枝末节。

鄱阳湖这只手掌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变化而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