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赣鄱书 作者:凌翼


水的过度暴涨,形成洪灾;而水的严重短缺呢,就会形成干旱,同样会导致灾害。

干旱令禾稼绝收,蝗虫遍地,人民生活陷入饥馑境地,其危害不可小觑。从宋代以来的旱灾数据来看,宋代二十次;明代三十五次;清代二十六次;民国五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1999年)十五次。洪、旱灾有时是差开,同年不相见;有时,洪涝与旱灾在同一年发生,灾害就更大了。刚抵御洪水的侵袭,又面临干旱的侵害,简直不让人活了。除去洪、旱灾年,真正所谓风调雨顺的年载就不多了。

相比起来,洪灾还是比旱灾多,以宋、明、清、民国及新中国以来的数据计算,旱灾的次数约为洪灾的二分之一。洪灾与旱灾总是如影随形,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搅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我查阅历年发生旱灾的记录,其悲惨程度骇人听闻,一幅幅赤地千里、饥人相食、饿殍载道、民众流徙、郡邑盗起的景象,令人不忍卒读。如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江西全省大旱,南昌等十二府三月至八月不雨,赤地千里,早晚稻俱伤,秋稼绝粒,民采野蕨充饥,有挖树皮草根以苟延者,死者枕藉载道;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南昌等十府大旱,自五月至十月不雨,早晚禾尽槁,草木皆焦,饿殍载道,白骨如山,有全家饿死无一存者,有屠耕牛充饥而胀死者,有迟至次年秋获暴得贪而饱死者;民国三十年(1941年),旱灾,颗粒无收,饮食不继,导致饥馑冻毙者达四万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防汛抗旱成为人民政府的头等大事,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兴修水利,有时候大灾之年反而夺得粮食大丰收,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1978年,夏秋大旱,江河几乎断流,旱情为历史上所罕见。以南昌县为例,由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早预防,提前“将灌区内的溪、塘蓄满水,其他不妨碍排渍的圩内河、港,也及时续好水,所有提水设备都进行了检修……县级领导分头奔赴各公社,参加抗旱,指挥战斗,并先后动员三百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协助抗旱。各公社书记、社长亲自上渠管水用水,先用渠河水,后用溪塘水”。因而,这场旱期长、气温高、蒸发量大、面积广的旱情,粮食产量不降反而增产了两亿多斤。究其原因,这是全民参与,组织得力的结果。

干旱的发生,也是与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有关。森林是储存水分的宝库,雨季能大量储存水分,干旱时能施放水分弥补旱情。但如果森林被破坏,不仅水灾频繁,旱灾也更趋严重。

解决干旱问题,其实也是治水的重大课题。所谓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减少或消灭水患,又要考虑干旱之年不受旱灾影响,将水引入农田,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的水不受干旱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