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如何讲授中国史和中国文学史

冰茧庵随笔 作者:缪钺


我如何讲授中国史和中国文学史

专业设置后,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学的内容应有高度的科学性,而讲授的方法则是一种艺术,两者都注意到,都做好,才是完美的教学工作。

二、教任何一门课,除去本课的业务知识以外,都应当深透而自然地贯穿马列主义政治思想教育。

三、教学工作是思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以教师的思索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不但能巩固地掌握所学的东西,而且可以渐渐地养成独立思索的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示范的作用,所以教师思想方法及治学态度的正确与否,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

我所体会到的这几点是不够全面的,不过,想把这几点都做到,也很不容易,我虽然向这几方面努力,但是做得很不够。现在把我讲授中国史与中国文学史两课的一些点滴经验写在下面。

新的教学工作首先注重目的性,所以我在讲授两课之前,先仔细考虑两课的教学目的,然后根据目的拟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拟定,关系全课的教学,是一件极重要而费心思的工作。我拟定教学大纲,根据下列几种原则:一、标题要能将本课教学的目的与重点显出。二、所列纲目要概括而精简,要集中。(凡不是重要的内容或可以附在其他题目中的,都不必另标专题。)三、组织关联要紧密而灵活,不可散漫或拘于死板的形式。四、要详细一些,不但有纲目的标题,而且还应注明主要内容及意义。五、要精密计划一学期上课的时间,按讲授与讨论两项分开,而每节讲授所需要的时间,也都根据其内容的多少,计算妥当,加以规定,注于每节之下。我所教的两课的教学大纲都是根据以上这几个原则制定的。有较妥善的教学大纲,对于教师授课及同学预习复习,都有很大的助益。

制定教学大纲后,即用精简教材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讲稿。所谓“精简教材”,并非简单疏略,而是要从丰富的材料中提出精华,要从详尽透彻的发挥中得出精言要旨,故精简教材是丰富教材、提高教材。我所担任的两门课程,以前都讲授过几次,并且都是在我平日研究的范围之内,我已掌握相当丰富的材料,在有些问题的考证方面,也作过些专篇论文。在这次讲课中,虽然我还要搜集更多的材料做补充,但是更重要而困难的工作,不在材料的搜集,而是在如何精简,如何组织。首先应当根据本课的目的与要求,结合同学接受的能力,计算授课的时间,把适当的教材选择出来。我所教的两个课,内容都是很丰富的。譬如中国文学史,每星期上课三小时,要在一年之中将中国三千年文学发展的情况讲完,应有尽有,不许漏略,的确是要很费斟酌的。我的办法是把所有应当讲的东西都选出,然后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规定详略轻重的比例,这样,有了通盘的计划,就不至于因为某一部分讲授过详,多占了时间,结果影响到讲其他的部分要缩短时间,或无暇讲授。教材既然选定,组织要紧密,系统要清晰,这样,可以免去芜杂重复,不至于浪费时间,而使同学易于接受,是一套成熟的东西。以上诸事做完,就可以编写讲义。我在修改旧讲稿或编写新讲稿时,都是写得比较详细,而其中无论是叙述、说明或分析、批判,都有扼要的辞句。这些扼要的辞句,尤其是在分析批判方面,我是很用心作的。把这些扼要的辞句特别圈出,讲授时以它们作基础,讲稿中其余部分,就可以灵活运用。编写讲稿,对于引用原始资料,也是很注意而费斟酌的。讲历史时,适当地引用原始资料,对于说明问题方便而有力,且可以启发学生阅读直接史料的书籍。我在引用古代史书的原始资料时,力求经济,都是选择极重要的材料而又从其中选出扼要辞句(有时只引三四句就够了)。在编写中国文学史讲稿时,引主要作品做例证,也是本此原则。我又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有时适当地引用文学作品,如诗歌等,以说明历史。譬如讲东汉末军阀混战、社会荒残、人民遭受严重的痛苦时,引王粲《七哀诗》、曹操《蒿里行》中生动而具体的描写的句子来做说明,更可给同学以鲜明的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