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派

文学史微观察 作者:李洁非 著


01

现代以来的文学,宗派问题简直得从第一页讲起。

蔡元培之长北京大学,标立“兼容并包”,这是都知道的。然考其实际,究竟并未如愿。

之前北大,无疑需要改革。该校“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学生身着长袍马褂,“打麻将、捧戏子、逛八大胡同,成为风气”。如此校风,无有不改的道理。

蔡氏述其整顿初衷,含着两点。一、“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所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二、“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两点本都甚好,最后却不能说得到了落实。

彼时中国文化、思想和学术,正当新旧替递的关口,客观上确有一种严重对立的情形。“兼容并包”之想,于理虽正,实行无望,连蔡元培自己也没法超然其外。

1916年12月26日,其北大校长任命发表当日,蔡元培即至前门外某旅馆访陈独秀,请他出掌北大文科。对此,他述其原委:“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汤君指汤尔和,他向蔡元培建议“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蔡与陈并不陌生,彼此应算旧相识,曩年在反清活动中曾经共事。因此,比汤尔和提议更重要的,或许是《新青年》这本杂志,那是当时新派思想的一面旗帜。蔡之于陈既稔旧往,眼下,“翻阅了《新青年》”,印象益好,于是“决意”聘他。可以说,无形中蔡元培也流露了思想偏向,对文科学长人选的物色,身姿倾在新派一边。

但这本身无可厚非。人的思想,总会有所偏向,这与“兼容并包”胸襟,本可以不矛盾。蔡元培为人,道貌温言、宽和敦厚,我们认为在他那里,一己之见与“兼容并包”,能够有效地调和。只是以惯常而论,在中国,因鲜明的思想倾向或思想个性而伴随排他性,却是士林一般的风度。

陈独秀便是这样。他个性甚为明快,沈尹默忆他们第一次见面,陈劈头便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其俗入骨。”此等气质,好的一面是其直如矢,不够好的一面则所谓“狷隘而不能容”,从日后中共对陈独秀“家长作风”的批判,我们可知一斑。

蔡元培因陈独秀富于新思维而属意于他,对其个性与气质可能却未及深思。既聘其为文科学长,为示尊重及郑重,又将“文学院的人事、行政,一切由陈独秀先生主持,不稍加干涉”。如此简任放权,便于陈独秀做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者也确令北大焕然一新,但同时事情也很明显——北大(尤其文科)基本朝着向新派一边倒的方向去了。短短二三年间,北大就从满目长袍马褂、以朽旧著称,一变而为激进思想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甚至于中共的“母校”。

当初,蔡元培对北大所抱希望是思想多元、学生不问政治。这两点互为表里,目的在于唯以学术为酌核。“兼容并包”的本意,是认在政治的前头和以外,可以有学术的单独存在。主张学生不问政治,也是强调在学校做学生这个阶段,不必执著于特定政治立场,而以求取广博、客观的知识为要;相应地,教师对学生的培育,也不是对他的思想价值观加以固定和限制,以至于损妨了知识的研索。

陈独秀看法是相反的。罗章龙回忆,有句话平素他常挂在嘴边:“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摆在学者、学生面前的路亦只有两条:“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所以对五四运动,蔡、陈态度截然不同。蔡元培说:“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陈独秀则大加鼓动,“‘五四’时他一再强调,要采取‘直接行动’对中国进行‘根本改造’”,不光说,也亲自做,“六月十一日,他亲自带领我们上街散发《市民宣言》”并遭逮捕。

最终来看,北大改革落在实处的,与其说是蔡元培所倡“兼容并包”理念,不如说是陈独秀“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的激进姿态。百年来,北大与现当代政治之间紧密的缠绕,颇能验明在这间学校陈氏烙印恐怕多于蔡氏气质。

  1.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第289、292、288页。
  2. 许德珩《“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文史资料选辑》第61辑,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79,第6-7页。
  3.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第289、292、288页。
  4.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第289、292、288页。
  5.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第289、292、288页。
  6. 沈尹默《我和北京大学》,《文史资料选辑》第61辑,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79,第231页、232页。
  7. 李贽《高洁说》,《焚书  续焚书》,中华书局,1975,第105页。
  8. 罗章龙《椿园载记》,三联书店,1984,第24,26,27页。
  9. 罗章龙《椿园载记》,三联书店,1984,第24,26,27页。
  10.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第292页。
  11. 罗章龙《椿园载记》,三联书店,1984,第24,26,27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