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四川共呼吸——序黄亚洲诗集《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作者:黄亚洲 著


与四川共呼吸——序黄亚洲诗集《我扶着四川歌唱》

曹纪祖 黄丹

诗人黄亚洲身居浙江,他的诗歌的心和诗歌的眼睛却总是向着四川,他的这种热切使我们感动。

“扶着四川歌唱”,不仅是一种歌吟姿态,更是对一块土地的感情和理念。

四川的山川太美,四川的历史人文积淀太深厚,四川三年前所受的震灾又太惨烈。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反映这次灾难的诗歌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灾难带来的巨大伤痛,反映了中华民族面临苦难考验的坚强,特别是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心路历程。黄亚洲的抗震救灾诗作,是这一大批诗作中的佼佼者。在那个遍地瓦砾的五月的日子,黄亚洲飞赴灾区,身佩“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的标志,走绵阳,下北川,宿营都江堰,以“责任和良知催生出热血之作”,并且在作家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距“5·12”汶川大地震仅二十余天,就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抗震救灾题材的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这一诗歌壮举,也使我们震动。

值此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黄亚洲又推出新诗集《我扶着四川歌唱》,再次用他诗意的触角,表现出他对蜀地歌唱不绝的赞美以及对于四川大地震的强烈关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真诚的心,就如诗人一直主张的那样:“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名片,一个民族,不能缺少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实际上,如何重建诗歌与历史、时代与现实的精神关系,是困扰当代诗歌甚至是整个新诗史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而言,当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绝望地回到文学自身”之后,我们又如何让诗歌“重返”时代和社会,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写作态度和价值诉求。

诗人黄亚洲有着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性格随和却又倔犟固执地坚守着诗歌这块富饶的土地,认为“诗歌始终是我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方式”。他的诗歌题材大多取材于重大事件,似乎他更愿意将他对祖国命运、对人生的思考用诗歌这样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我扶着四川歌唱》也是这样。

在这册诗集中,黄亚洲以“蜀地遐思”始,回溯畅想了悠悠蜀地几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比如金沙遗址,比如都江堰,比如剑门关,等等,这些以诗性观照的历史片段,将蜀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掘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想去追寻苍茫历史留给人们的独特体验。

确实,在他眼里,诗歌是最简洁、最具情感包容度的文学体裁,仅仅几十、几百个字,却可以成就一个完美的形态。“栈道是一杆空心的教鞭/诸葛亮拿着/教天下人认‘智慧’二字/也可以把这杆教鞭磨成绣花针/世上什么东西/不能缝在一起”(《栈道》)。心怀四川,勾连历史,诗人将现实的栈道与历史的沟壑纵横交错,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构建一个生活的现实。“我吃米粉的时候/一直发出青蛙的快活的声响/半圆形的肚子,显出了秋收的状态/黑土地漂白了,拉成线状/并且弯成了我的肠胃的形态/一个人之所以热爱他的国家/是因为土地弯向了他/虽说我这句话,带有/青蛙的狭隘/我的祖国,很有口感”(《岳池,米粉一条街》)。诗人对于四川的感受,不是对路边走过的风景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之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描绘出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与“很有口感”的祖国所蕴涵的文化韵味。

从事诗歌创作三十多年,黄亚洲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在诗歌给他带来的愉悦中,他的内心期望着对诗歌的拥有。在多次的四川之行中,凭着自己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黄亚洲从其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对四川的“爱”与“扶”。

尤其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诗人黄亚洲多次奔赴残垣断壁之间,带着内心的震动,在大爱中流露真情,将他的阅历、思想以及视角综合起来,形成这一首首诗歌,与他人达成共鸣。“旋律之六:“5·12”如此震动”共四辑:生死援救、大爱无疆、浴火重生、余震弥久。目睹废墟,面对受灾群众,诗人的内心百感交集,奔涌的思绪以简练朴实的方式迅速记录灾难,不仅反映了抗震救灾过程中生命与时间赛跑和众志成城共度时艰的壮丽画卷,还揭示了普通民众的血与泪、伤与痛,体现出深度的人性关怀。

十分可贵的是,黄亚洲不是简单地描绘震后的状况和救援场景,而是在涌动的情感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探求人们面对如此灾难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那时候,黑板正在用土壤的颜色/同他们说话/因为他们是春天的种子,颗粒饱满/节令不到,还没到播撒的时候,因此/他们正顺着教鞭的指南针/熟悉祖国的方向,以/四川的西部为圆心,或者/精确一点说,以汶川为圆心/甚至,以汶川映秀镇为圆心/然而黑板不是土壤/土壤也没有按照指南针的指点各安其位/岩石的暴动瞬间发生/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垂直上升/土地变成天空”。

尽管已经过去三年,读黄亚洲的诗歌,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内心的疼痛。“5·12”给中国历史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的烙印。诗人黄亚洲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当时状况的展示上,而是以此为出发点,发现隐藏在其中阔大的民族情绪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人性的思索。从“生死救援”到“浴火重生”,诗人在悲伤与痛苦之中昂起头颅,用诗歌传达出生命不息生活不止的信念,鼓舞人心直面现实。

黄亚洲曾说过,诗人对民族的大悲大恸应该有所担当。读《我扶着四川歌唱》不仅能触及黄亚洲诗歌灵魂的内核,还能读出他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读出他对于四川及四川人民的深厚的情谊。多次的四川之行,黄亚洲倾注了满腔的情思,也为自己的诗歌气质捕捉到了恰切的对应之物。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黄亚洲对四川的这一份心思,由此很好地体现出来。时值四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纪念抗震救灾三周年之际,黄亚洲这册诗集的出版,是对四川人民真情的祝福与赠与,我们从内心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