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生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
第一份工作
高尔基走进“人间”的第一个职业,是在下诺夫戈罗德城大街上的一家“时兴鞋店”里当学徒。
鞋店老板是一个又矮又胖的男人,他长了一张褐色的脸,皮肤很粗糙,满嘴青绿色的牙齿,眼睛看上去湿漉漉的,还有眼屎。
高尔基怀疑老板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向老板做了一个鬼脸。
老板狠狠地瞪了高尔基一眼,低声严厉地说道:“不要给我耍滑头,我没有瞎。”
这话让高尔基吓了一跳,他觉得老板真是太神奇了,居然一下子就能看出自己的心思。
老板看他在那里发呆,又嘟囔了一句:“不要在心里说我的怪话,我知道你的鬼把戏呢!”
高尔基抬头望着老板,小心地听他训话。
除了老板以外,这家鞋店里还有一个大伙计和高尔基的小表哥萨沙。萨沙此时已经是这家店的大帮手了,他穿着棕色的小礼服,戴着衬胸,扎着领结,散着裤脚,看上去很神气。
高尔基刚来鞋店的时候,外祖父拜托萨沙照看表弟,并让他教小表弟干活。
萨沙不再像几年前一样对谁都唯唯诺诺、事事帮助的样子,而是神气活现地把眉头一皱,警告高尔基说:“那你必须听我的话才行!”
外祖父把手放在高尔基的脖子上,硬是将小外孙的头压得低了下去,说:
“彼什科夫,记住了吗?你得听萨沙的话,他年纪比你大,职位也比你高。”
萨沙立即跟着外祖父说:“听见了吗?彼什科夫,你要记住爷爷的话。”
于是,从第一天起,萨沙就在高尔基面前摆起了老资格。
在这家鞋店,高尔基除了每天站门口,还要干许多杂务。每天早晨,他都要被提前叫醒,刷干净老板一家人及大店员、萨沙的鞋和衣服。接着还要烧茶,给所有的炉子送柴、扫地、打水……年仅11岁的高尔基,哪里干过如此多的活,单调、乏味的生活使他很不开心,有时甚至让他气愤。
鞋店老板娘长着一双黑眼睛,她时不时地张大了大鼻子底下的嘴巴,对着高尔基跺脚、训斥,像对待下人一样。终于,高尔基受不了啦,他决定要逃出这家店。
但是,就在高尔基打算逃走的那一天,他不小心把正煮沸的菜汤锅撞翻,滚烫的菜汤扣在他的手上。他被送进了医院。
外祖母来医院看望高尔基,她弯下腰,凑近小外孙面前,亲切地问道:“疼吗?我的孩子,别担心,我会很快带你走的。”
医生来了,给高尔基的烫伤的手换了药,又加上了绷带。
高尔基跟外祖母上了一辆马车,穿过城市的街道,又回到了外祖父的家里。
看到外孙丢掉了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又带着一身伤回家,外祖父很不高兴地说:“你好啊?!彼什科夫先生,你现在就光荣退休了啦!你真有福气哦!嗯,不错。”
高尔基从外祖父的话里听出了几分讥讽,他感到很委屈,很伤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外祖父的屋子一切照旧,只是高尔基母亲原来所住的那个墙角凄凉地空着。外祖父床的上方多了一张条幅,上面用粗大的印刷体写着:
唯有救世主耶稣永垂不朽!
愿你的神圣的名字在我有生之年与我同在!
房间的另一个墙角箱子上放着一只大大的筐子,高尔基的弟弟就躺在里面。
高尔基发现现在的弟弟瘦了很多,脸也非常苍白。弟弟听见有人进来,从筐子里伸出脑袋向高尔基看去,并向着高尔基笑了笑。
弟弟笑得很勉强,他正生着病,看得出他已奄奄一息了。高尔基回到外祖父家里之后,常常尽心地照顾弟弟,但弟弟还是很快地走向了死亡。
这一天早晨,天气很好,高尔基一觉醒来,外祖母便跑到床前对他说:“亲爱的,你的弟弟死了。”
弟弟也是得肺病死去的,他吃了妈妈的奶,被母亲的病传染了。
小弟弟死后,过了几天,外祖父对高尔基说:“今天晚上你早点睡觉,明天一大早我就叫你起床,然后,咱俩一块到林子里去砍些柴回来拿去卖。”
外祖母在一旁说道:“我也要去。”
外祖父奇怪地看她一眼。
外祖母解释说:“我可以去挖些野菜来卖。”
在他们所住的村镇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沼池,旁边长着一片云杉和白桦树林。树林里到处都是枯枝和枯树,树林的一端延伸到奥卡河边,另一端则一直延伸到通往莫斯科的公路,在公路的那边,树林又延续下去了。
在这片硬撅撅的树林,都是些软质林木的上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黑油油地耸立在那里,人们称它们为“萨韦洛夫岗”。
这里本来是一位伯爵的家业,但由于他们一直没有派人管理,便成了穷人们捡柴伐木的地方。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三人就出发了。穿过布满晨露的淡绿的旷野,他们来到了多姿多彩的密林里。高尔基的狗跟在他们的后边,不停地摇着尾巴,外祖父越走越兴奋,他用鼻子深深地吸着新鲜的空气,快活得像个孩子。
开始干活了,高尔基在外祖母的指挥下,挖起了野菜。
外祖母一边指挥着,一边给高尔基讲各种野菜的名字和功能,如车前子可以利尿、蕨菜可以治痢疾、千屈菜可以清热解毒等。
高尔基真佩服外祖母能够知道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他把外祖母讲的一一记在心里。
高尔基和外祖母不停地弯下腰去采摘那些生长在铺满针叶林的地面上的野菜。
外祖父专劈倒下来的树,砍下来后,他把柴放在小路旁。几道金色的阳光照进了林子里,外祖母一面感叹一面祈祷:“至高无上的主啊,请您保佑我们吧!”
外祖母越来越使高尔基惊叹,她是一个不同于众人的人,一个善良勤劳的人。
从此,高尔基几乎每天都请求到树林里去。高尔基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愉快地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一直到了深秋。
他们把采来的东西卖掉,用得来的钱维持生活。经过了这一段的生活,高尔基的身体更健壮,性情也变得更坚强了。
学做绘图师
一天,外祖父从城里回来,一进门便对高尔基说:“喂!你这个无所事事的家伙,收拾一下,明天去上班吧!我给你找了一份儿工作。”
这一次,高尔基到了他的一位远亲、外祖母的妹妹家里当学徒。外祖母妹妹的儿子是一个专门给楼房绘图的工程师,外祖父让高尔基去当这位工程师的徒弟,以便以后也能够成为工程师。
当高尔基到了那里才知道,这哪里是当学徒啊,简直就是当一个被人使唤的奴才。
高尔基的工作很多,每天他都要擦洗住宅的地板和楼梯,还要擦洗厨房的茶具和其他器皿。此外他得把烧炉子的木柴劈好,搬好;有时还要跟着主妇上市场,到铺子里、药房里买东西。他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这个家的杂役了。
高尔基指望自己辛勤的劳动能够感动这一家人,指望绘图师教他一些本领和技术,但心理阴暗的绘图师的老婆总要从中作梗,每当她看到高尔基坐到桌前,不是把饮料泼到绘图纸上,就是把点灯用的煤油倒在草图上。在高尔基看来,这个女人心胸狭隘、阴郁刻薄,简直就同他的外祖父没什么两样。
过了些日子,男主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拿着一卷厚纸,还有直尺、三角板、铅笔等来到厨房,对正在干活的高尔基说:“彼什科夫,干完了活儿,到我这里来,画画这个。”他手里拿着一张画着两层楼的正面图。
高尔基非常高兴。面对工具和纸,高尔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绘图师耐心地教他画水平线和垂线等,他开始画了起来。
高尔基的图总算画完了,这张图上的建筑就像个不可救药的怪物:窗户歪到了一边,有一扇悬在了半空,门廊和两层楼一样高,天窗开到了烟囱上。
绘图师看了扬了扬眉,打趣地说:“天下雨了,是不是?为什么你画的一切都是斜的呢?嗯!不过,不要紧,我刚开始画的时候,也不过如此。”
绘图师的态度很和蔼,他拿起笔在高尔基歪歪斜斜的图上画上了应当修改的记号,又给了高尔基几张纸,用和蔼的语调说:“重新画吧!一直到你画好为止。”
在他不断地练习之后,终于,高尔基画好了一张像原样的楼房正面图。
绘图师很高兴,对高尔基说:“彼什科夫,你真是个天才啊!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当我的助手了。”
接下来,绘图师又教高尔基画房屋的平面图,可这却引起了老主妇、那个外祖母妹妹的不满。一场风波过后,高尔基的绘图生涯就此终止了,高尔基依旧继续做他的杂役。
在这段日子里,高尔基唯一感到快乐的事就是陪同绘图师的全家去教堂做弥撒。
教堂里青烟飘荡,烛光摇曳,镀金圣像闪闪发光,所有的妇女都像天使般置身其中。在唱诗班天籁般的和声中,高尔基感到自己仿佛远离了庸俗堕落的尘世,就如同和外祖母一起在森林里采集野菜,到田野里捡拾蘑菇那样轻松自在。他那颗经受了太多羞辱的童心这时充满了古老而美好的幻想。
在这种气氛中,高尔基油然生出创作的灵感,自己胡乱地编写了一些祈祷词念给自己听。他尽量将这些句子编得既顺口又押韵。比如有这样几句:
老天哪!别再让我忍耐,
赶快赶快,让我变成一个大人!
要不然,真是太难受,
这样活着还不如上吊。
啊!上帝,请你饶恕吧!
学是啥也学不到,
那个鬼老婆子马特廖娜,
像狼一样地对我咆哮,
再活下去也没有意思了!
高尔基祈祷词中的马特廖娜就是他外祖母妹妹的名字。他没来这里之前想,这位老太太应该像自己的外祖母一样的慈爱,却没有想到她处处和高尔基作对,让他不能学到手艺,高尔基真是失望透了。
有时候,高尔基乘女主人做弥撒的时候,溜到大街上去闲逛,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户,观察人们是在怎样生活:窗户里有人在祈祷,有人在打牌,有人神情忧郁地在谈话……这一扇扇的窗户组成了一个众生百态的万花筒,令他目不暇接。
高尔基在绘图师家里忙了整整一个冬天,他越来越觉得不能再待下去了,他天天都在盘算逃走的事。但俄罗斯的冬天异常的寒冷,他只能在绘图师的家中度过最后的寒冬。当冰雪融化,春天来临之际,高尔基终于制订了他的逃跑计划。
这天早晨,高尔基到小店里去为绘图师一家买喝早茶用的面包,他像从地窑里钻出的老鼠一样快活,他决定再也不回到绘图师那里去了。
养成读书习惯
明媚的春天,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伏尔加河上,河水涨得很高,大地上一派喧闹景象,显得无比辽阔。
高尔基在堤岸上流浪,因为害怕外祖父的打骂,他不敢回家,也不去看望外祖母。这些天他一直露宿在伏尔加河岸的斜坡上。
河岸上同时还住着一些以装卸货物为生、出卖体力的码头工人。这些工人把吃剩下的食物送给身无分文的高尔基。
三天后,一个装卸工人好心地对高尔基说:“小伙子,你整天在码头上闲逛也不算什么事呀!‘善良号’轮船上正缺一个洗碗工,你可以去试试。”
为了糊口,也为了找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睡觉的地方,高尔基去了“善良号”轮船。
餐厅主管是个大高个儿,带着眼镜,留着大胡子,头戴一顶黑绸无舌帽。他从镜片后面瞪着一双混沌的眼睛,对高尔基小声地说:“每个月两卢布,需要身份证。”
高尔基没有身份证,只好跑去找外祖母想办法。
外祖母很赞成外孙的行动,便说服外祖父,到劳动局为高尔基领了居民证,并亲自送外孙到轮船上。
餐厅主管把高尔基带到船尾,把他推到一位高大的厨师面前说:“这是新来的洗碗工。”
厨师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扬起一头黑色短发的大脑袋,瞪着一双深色的眼睛,声音洪亮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高尔基可能是由于真正饥饿的原因,莫名其妙地回答说:“我饿了。”
忽然,那张凶狠的脸出现了爽快的笑容,他拿来了一个长圆形的面包和一大截腊肠推到高尔基面前说:“吃吧,孩子。”
接着,厨师又给高尔基冲了一杯茶,端到他面前。高尔基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款待,他激动得眼睛里闪着泪花。
轮船上的工作十分繁忙,从早上6时一直到深夜,高尔基都在不停地洗。厨房紧挨着锅炉房,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加上令人窒息的油烟味,把他搞得成天昏昏沉沉。
在后甲板上多是三等舱的乘客,多是工人和农民。他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总是有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旁边围满了听众。高尔基也常常凑到跟前去,饶有兴趣地听人们发表各种议论。他们议论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令高尔基大开眼界。
轮船在伏尔加河上徐徐前行,夜幕降临了,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轮叶有节奏地拍打着水面,河面上投下了河岸参差斑驳的阴影,远处时而飘来村庄里姑娘的响亮的歌声。
“善良号”是一艘棕红色的旧船,烟囱上系着一条白色的飘带。轮船后面用一根长缆绳拖拉着一艘驳船,驳船甲板上罩着铁丝网,在网的下面,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一团团黑影簇拥在一起,那是一些被判处流放和苦役的犯人。
有一名看守站在船头,他手里的步枪上的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失去自由的犯人们也在欣赏这宁静的月色。
船在河面上不停地走着,从早到晚,轮船上的男女老少,不同的面孔的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船上的人喝酒、吃饭,搞脏了许多的杯盘、碗碟、刀叉、汤匙。
高尔基的差事就是要把弄脏了的餐具重新擦洗干净。一天之中,在14时至18时和22时至午夜之间,高尔基可以抽空休息一下。
船上有一名叫斯穆雷的厨师很快就跟高尔基熟悉了。他是一名退职的卫队排长,喜欢在空闲的时候让高尔基给他读书。
斯穆雷带高尔基回到自己的舱房,递给高尔基一本皮封面的小书,他在靠近墙壁的一个吊床上躺下,说道:“你念吧!”
高尔基翻开书,坐在一个木箱上,用心地念道:“挂满星星的恩勃拉库伦,意味着上天的交通畅通无阻,会员们有了这条坦途,能使自己从普罗芳和恶德中解脱。”
斯穆雷燃起卷烟抽起来,他吐了一口烟,抱怨地说:“混蛋,他们在写些什么?”
他从高尔基手中抢过书,然后把它塞进床垫下,要求高尔基从他的铁皮黑箱子里重新找一本来读。
高尔基打开斯穆雷的铁皮黑箱子,里面的书可真多,有《奥米尔教言》、《谢里加利勋爵书信集》、《盖尔伐西》、《炮兵生活回忆录》全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书。
那些古怪的词和生疏的名字使高尔基厌恶,可是斯穆雷却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傻不傻。为了变聪明,就得读正经书。所有的书都要读,这样你才能找到正经的书。读吧!孩子,念不懂就多念几遍。”
高尔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后来高尔基称斯穆雷为自己的启蒙老师,他很感激他培养了自己读书的兴趣。
船长的妻子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一次,斯穆雷从她那里借了一本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
这本书描写的是乌克兰人民反抗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当高尔基念到塔拉斯向奥斯达普挑战的那一段时,斯穆雷笑起来,他很专心地听着。当念到安德烈叛变时,斯穆雷又骂起来,说:“不要脸的东西,为了女人……”
当念到最后奥斯达普临死,喊着“爹,你听见了没有”的时候,斯穆雷又哭了起来,他哭得非常伤心。
斯穆雷从高尔基手中拿过书,认真地看着,眼泪滴在书的封面上。
后来,斯穆雷和高尔基又一起读《艾凡赫》、《汤姆·琼斯》等书籍,高尔基渐渐对读书有了种着迷的感觉。
由于高尔基经常停下手中的活去念书,船上的其他伙计们不久就对高尔基有了怨言。为了把高尔基赶走,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故意去陷害他。
一次,食具管理员在盛脏水的盆子里放了几只杯子,高尔基把脏水向船外泼去,那几只杯子也一起掉入了水中。餐厅主管知道了这件事,警告他要小心,否则就要解雇他。
接着,又发生了一些对高尔基不利的事:甲板上的跑堂工人几次偷走高尔基桌子上的餐具,然后背着餐厅主管卖给乘客。
一天傍晚,餐厅主管把高尔基叫到他的房间。
餐厅主管见高尔基进来,对斯穆雷说:“他来了。”
斯穆雷抬头望了高尔基一眼,喘着粗气大声地问:“你是不是把餐具给了跑堂的谢尔盖了?”
高尔基很干脆地回答:“没有,应该是他趁我没注意时,自己拿走的。”
餐厅主管悄悄对斯穆雷嘀咕说:“他没看到,可是知道。”
沉默了一会儿,斯穆雷又向高尔基问道:“谢尔盖有没有给过你钱?”
“没有。”高尔基肯定地回答。
“一次也没有?”斯穆雷追问道。
“一次也没有!”高尔基坚决地说。
斯穆雷转头向餐厅主管说:“他说的应该是实话。这个小伙子不会撒谎。”
餐厅主管声调严肃地说:“那也一样,是他没有看好餐具。行了,让他走吧!”
轮船回到了下诺夫戈罗德城,食堂老板辞退了高尔基。高尔基领到了8个卢布的工钱,这对他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斯穆雷和高尔基告别的时候,忧虑地说:“以后办事要小心,粗心大意是不行的。”他把双手插在高尔基的腋下,双手举起高尔基,亲吻着,接着又稳稳地把高尔基放在甲板上。
当离船上岸时,斯穆雷又送给高尔基一个坠着五彩玻璃珠的烟袋留作纪念,他最后对高尔基说:“读书吧!这是生活中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高尔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岸边,回过头来看着这位高大、孤独的长者。他为自己而懊悔,假如能永远跟他在一起该多好啊!他几乎哭出声来。
这样,12岁的高尔基又一次失业了。
“善良号”轮船上的经历,使高尔基知道生活中不仅有卑鄙,还有善良;人生不仅只有痛苦,还有幸福。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并且是这样一种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实现和享受到的幸福。而在认识厨师斯穆雷之前,高尔基厌恶一切书籍、一切印刷品、有字迹的纸张,甚至身份证。从“善良号”轮船回来后,高尔基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读书了。
渐渐地,令高尔基感兴趣的已不单单只是故事中的情节,还包括写作者描绘事物的手法,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对于书中他所熟悉的事物的夸张描写,高尔基开始用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对待。
挑起生活重担
高尔基又回到了外祖母的家里。此时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再一次搬回了城里居住。他们又重新回到了没有铺石子、长着杂草的缆索街,只是这一次,外祖父已经没有钱再买一栋楼,而只能住在缆索街后端的一所小房子里。
看见外孙回来,外祖母立刻就去烧茶水,对高尔基关怀备至。外祖父却还是老样子,冷嘲热讽地对他说:“瞧瞧,我尊敬的彼什科夫先生又回来啦!你这次挣了好多钱吧?”
高尔基决定以捕捉会唱歌的鸟雀为活计。他想,捕来鸟后,交外祖母去卖,一定可以把生活过得好。
他用自己做洗碗工挣来的钱买了一个网、一个环和几个捕鸟器,做了一些鸟笼。每天天快亮的时候,他就守在山沟灌木丛里,外祖母拿着篮子和口袋,在树林子里走来走去,采一些过了时节的蘑菇、荚果、核桃等。
山沟有土质的侧面露在外面,黑黝黝,很陡峭。它的另一侧坡度却很缓,上面长满枯草和郁郁葱葱的灌木丛,零星地夹杂着黄的、红的、浅红色的落叶。微风吹过,叶子纷纷滑落下来,在山沟里飞舞飘荡着。
在山沟底部,长满牛蒡草的深处,有很多小鸟在那里唧唧喳喳地叫着。一会儿,一群黄雀落在灌木丛里,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蹦蹦跳跳,东张西望。太阳升起来了,鸟雀越来越多,叫声也越来越欢快。
外祖母卖掉了高尔基捕获的鸟,挣了40个戈比。高尔基以捕鸟为生度过了整个夏天。经历了很多事以后,他又长高了一截儿,人也变得更机灵了。
冬天快要来的时候,树林里已经再也没有鸟可以捕了,外祖父又一次把高尔基领到了绘图师的家里。外祖父对他说:“去吧!去锻炼一下,这对你没有什么不好。”
在高尔基看来,绘图师家的生活越发沉闷乏味,与第一次来时所不同的是:他们家又添了两个婴孩,高尔基要做更多的劳役。除了每天在家里洗涤那些婴孩的衣物外,每星期还要有一次把衣服拿到宪兵泉洗涤一番,当然其他的杂活是不能免的。不过在高尔基看来和那些率直快乐的洗衣妇在一起,倒比在绘图师家里快活得多。
此外,高尔基还和绘图师家邻近的军官的勤务兵来往。从勤务兵的口中,高尔基知道了军官们正轮流给痴情的裁缝师傅的娇小的妻子写情书,以此来戏弄她的感情。高尔基决意要把这件事的内幕告诉裁缝师傅的妻子。
一天,高尔基趁裁缝家的厨师出门的机会,偷偷从后面的楼梯进去,溜进了她的房间。高尔基先走进厨房,厨房里一个人也没有,又走进了起居室。裁缝的妻子坐在桌子边,一手端着一只笨重的镀金茶杯,另一手拿一本打开的书。她看见高尔基进去,吓了一跳,立即把书按在胸口上,轻轻地叫喊:“哎呀!你是谁呀?想做什么?”
高尔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了军官们对她的阴谋,裁缝妻子被吓得发呆了半天,等她渐渐安定下来后,她微笑着对高尔基说:“你真是个奇怪的孩子!”
她邀请高尔基在自己的身旁坐下来,并亲切地问:“你上过学吗?你喜欢看书吗?”高尔基与她愉快地交谈起来,并要求向她借书看。裁缝妻子很痛快地答应了,开始借各种书籍给高尔基。
高尔基越来越高涨的读书热情,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堪和凌辱。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主人一家出外做彻夜祈祷去了,高尔基没有去,躲在阁楼上,用主人家的蜡烛偷偷地看一本从裁缝师傅的妻子那里借来的书。
这天晚上,高尔基读书入了迷,以致大门的门铃响起来时,他都不清楚是谁在按铃,不明白为什么要按铃。
保姆从房间里跳出来,大声地喊:“彼什科夫,你没听见门铃响吗?你聋了不成?”
这时,高尔基才恍然大悟,赶紧跑去开门。
绘图师一进门就厉声地问:“你睡着啦?”
绘图师的妻子一边爬上楼梯,一边埋怨高尔基害得她着了凉。他们的母亲却对高尔基骂个不停,当她看到那支将要燃完的蜡烛的时候,她高声地叫喊着:“你们看,整整一支蜡烛都让他点完了,他会把房子烧光的!”
在吃早餐的时候,主人一家又重新数落高尔基过去犯过的有意或无意的过错,并吓唬他日后不会有好结果。他们吃饱了饭,就疲乏地走散,睡觉去了。
高尔基等主人们睡着后又偷跑到阁楼上借着月光看书,但是月光太暗而书上的字太小了,他根本就看不清楚。
于是,高尔基又爬到主人家的圣像前,借着长明灯的光看起书来。
可是,有一天晚上,绘图师的母亲半夜起床,发现了高尔基的这个秘密,她一把夺过了高尔基的书就要毁掉,高尔基立即给她下跪请求她手下留情。
这之后,高尔基把裁缝妻子的书藏在了他认识的勤务兵那里,只在偶尔的时候才去看。
但高尔基还是太想看书了,他又担心主人他们毁掉裁缝妻子的书,思来想去,他只好去主人家附近的一家商店借书来看。
高尔基每天都会去商店给主人一家卖早餐面包,他便借此机会向老板租书来看。
当高尔基劈柴的时候,他就躲在柴棚里看书;当晚上别人都睡着了的时候,他就偷偷起床到长明灯下看书。
有时,当高尔基读到一本有意思的书,或者想快点读完它,就会去偷着点燃主人的蜡烛看。
但绘图师的母亲是个守财奴,她把家里的蜡烛头子数得一清二楚,并量好长度,一旦发现短少,她就揪住高尔基痛打一顿。高尔基没办法,只好用铜锅映着月光来看书。
后来,绘图师的母亲发现了高尔基的藏书地点,她不由分说就把高尔基借来的书扔进了火堆。
高尔基为此伤心不已,但这更增强了他读书的强烈渴望。他总是想办法看书,但他总是被绘图师的母亲发现,她无情地抢走他书,并统统毁掉。
不久,高尔基的另一个麻烦就来了,因为被主人母亲撕掉的书全都是他从商店借来的,意味着他将要赔偿这些书的钱。
高尔基欠下店主47个戈比,这笔钱对高尔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尔基每个月的佣金都被主人交给了他的外祖父,他自己本来就没有钱。
没有办法的高尔基想到了偷。
每天早上,高尔基都会给男主人洗衣服,他的裤子口袋里常常会掉出一些钱。有一次,高尔基在主人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20戈比的银币,当他把钱交给主人的时候,主人连连夸奖他,并笑眯眯地对自己的老婆说:“我就知道彼什科夫是最诚实的孩子。”
现在,当高尔基想去偷主人的钱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心灵是多么的肮脏,想起外祖母对他说的不能做小偷的事,他觉得很为难。
高尔基的异常引起了男主人绘图师的注意,他趁别人没有看见的时候,悄悄问高尔基:“喂,彼什科夫,你怎么这么反常啊?!是不是想家啦?”
高尔基坦白地把自己的心事全对绘图师说了,绘图师听后,皱了皱眉头说:“你瞧,这些小书把你给弄成什么样子啦!读书肯定是要给你带来麻烦的。”说完,他送给高尔基50戈比,并严厉地嘱咐着说:“你可要小心,千万别说出来给我妻子和母亲听见,否则的话,又要闹得不可开交了。”
接着,绘图师又亲切地笑着说:“你这小伙子真倔犟,拿你有什么办法呀!可是以后不要再看书。从明年开始起,我会买上一份好报纸,你就有可看的了。”
新年过后,绘图师真的订了一份《莫斯科报》,此后,高尔基就又多了一个给主人一家读报的任务。
不过,这份报纸上的文章实在是太少了,根本就不够高尔基看。后来,他又经历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主人一家去做早弥撒,高尔基在厨房里烧上茶炊,就去收拾房间。主人家的孩子溜进厨房拧下了茶炊上的水龙头,水流光后,茶炊内膛里的木炭开始烧干锅。
高尔基在房间里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当他跑到厨房的时候,他看到茶炊已经被烧坏了。恰好在这个时候主人一家又回来了。
主人的母亲看到被烧坏的茶炊,不由分说拿起一块松木劈柴,对准高尔基的脊背就是一顿毒打。
这天傍晚,高尔基的后背就像枕头一样地鼓了起来,原来,他的皮肤里扎进了许许多多松木上的长木刺。
第二天中午,主人不得不把高尔基送进了医院。
一个瘦高的医师检查完高尔基的伤口,从高尔基的背上夹出42根木刺,医师非常气愤地对高尔基说:“他们这样毒打人,你可以写状子报官。”
高尔基回到了主人家,他并没有去告官,主人一家对高尔基颇为满意。他们以后对他空闲的时候看书,也不再干扰了。
当高尔基伤好后,他又到裁缝妻子那里去借书。像大仲马、彭桑·杜·特里尔、蒙台潘·沙科涅、加博里奥、埃马尔、巴戈贝的书,他一本接一本地读。
很快,他就弄懂一个道理,在这种写得津津有味、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书中,虽然国家和城市各不相同,发生的事件各种各样,但讲的都是:好人走恶运,受恶人欺凌,恶人常比善人走运、聪明;可是等到后来,总有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战胜了恶人,善人一定得到最后的胜利。
而那些谈及“爱情”的文章,大多令人生厌,男男女女用老得掉牙的套话谈情说爱。这非但不让人觉得好看,反而让他觉得没意思。
高尔基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渐渐地明白了俄罗斯生活与其他国家生活的不同之处。他内心隐隐约约的愤恨情绪渐渐被激发出来,他开始怀疑那些翻卷着书角、污秽不堪的黄色书页里所述内容的真实性。
一次,当他读着法国作家龚古尔的长篇小说《桑加诺兄弟》,沉浸在卖艺弟兄的悲惨故事中时,他的两只手发抖了。当他读到那个不幸的、断了腿的艺人爬上阁楼,而他的弟弟正在那里悄悄地练他们所钟爱的技艺的时候,他放声大哭了。
这以后没多久,他又从裁缝妻子那里借来了英国作家格林伍德的《一个小流浪儿的真实故事》。
高尔基一开始就对这书的书名产生了兴趣,当他打开第一页,他立刻就在心中唤起了狂喜的微笑,并一直含着这样的微笑把全书念完,有些地方还念了两三遍。
看完了这部书,高尔基才知道,原来在外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小孩,他们的生活甚至远远不如自己呢!
格林伍德的这部书使高尔基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很快,他又借到了法国另一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书中的葛朗台老头使高尔基自然地联想到了他的外祖父。虽然高尔基熟悉自己的外祖父那么久了,但他对老人的认识和了解却没有在他读完《欧也妮·葛朗台》之后所认识和了解的那样深刻。书中欧也妮的父亲葛朗台老头子也是一个吝啬、刻薄的人,但是比高尔基的外祖父更愚蠢,也没有外祖父有趣。
经过这样的比较,高尔基终于发现了自己外祖父的可爱一面,不由得有些想念自己虽吝啬但善良的外祖父来。
在龚古尔、格林伍德、巴尔扎克等人的小说里是没有善人,也没有恶人,而有的只是一些最最生动的普通人,是精力充沛得令人惊奇的人。他们是不容怀疑的,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照原样说和做的,而不可能是别的样子。高尔基觉得这些故事才是真实的故事,是真正的好书,他对它们爱不释手。
高尔基一直在裁缝妻子那里借了几乎一年的书来看。第二年春天,裁缝师傅的妻子突然不知去向了。过了几天,她的丈夫也走了。
高尔基心里充满忧伤,他多么想能够再见到裁缝师傅娇小的妻子,向她说几句感激的话啊!
借书的故事
裁缝一家还没全部搬走的时候,绘图师家楼下又搬来了一个眼睛乌黑的年轻夫人,她带着一个小女孩和年老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白头发的老婆婆,她一天到晚嘴里含着一支琥珀烟嘴抽烟卷。夫人是个很漂亮的美人,她的样子威严、骄傲,常喜欢用低沉而悦耳的音调说话,看人的时候则昂着头稍微把眼睛眯着,好像别人站得很远,不大瞧得清楚似的。她的小女孩也像夫人一样美丽动人,年龄大概四五岁。一名叫邱弗亚耶夫的士兵,在她家干粗活。
这家人搬来的第一天,就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那位老婆婆,一天到晚总带着沉默的邱弗亚耶夫和一个肥胖的女仆,埋头在家中干家务。而那个小女孩没有奶妈,也不用人看管,整天在台阶上或者对着台阶的柴垛上玩耍。
高尔基很快便和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混熟了,每天傍晚,他都要抽空出来和她一起玩。
高尔基给小女孩讲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小女孩也滔滔不绝地讲关于她们的生活。
一天黄昏,高尔基坐在门廊上等主人一家从奥特科斯散步回来,小姑娘也在一旁玩耍。她的母亲从她身边经过,轻捷地起身下马,然后头往后一昂,对小姑娘说:“亲爱的,该回家吃晚饭了!”
小姑娘顺从地跟着她的母亲走了。但晚饭过后,她家的女仆来叫高尔基,说小姑娘不跟高尔基说“再见”,就是不睡觉。
高尔基得意洋洋地走进她家的客厅,小姑娘迎过来,很热情地拉高尔基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一边对母亲说:“妈妈,他是我的小伙伴,常常给我讲故事呢!”
小姑娘的母亲好奇地问高尔基:“你怎么知道那些故事的,你读过书吗?”她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高尔基羞涩地告诉她自己读过的几本长篇小说的书名,美丽的夫人站起身来,说了一句,“原来是这样。”并接着说:“嗯!那好吧!我可以借些书给你,不过眼下我没有。那么,你先把这本拿去看吧!”
说着,她从长沙发上顺手拿了一本黄色封皮的书递给高尔基,并且说:“读完了,再来拿下一本。”
高尔基拿着一本俄国反动作家梅谢尔斯基公爵写的《彼得堡的秘密》回去了。他聚精会神地读了这本书没几页,就感到有些乏味。
高尔基觉得,这本书里,讲的都是虚无主义者的一些东西,只有关于自由和棍棒的寓言有可读价值。
几天后,高尔基把书还给了这位美丽的夫人。
夫人问:“哦,怎么样,喜欢吗?”
高尔基很不情愿地说出了实话:“不!”
高尔基以为夫人会怪他,不料夫人却哈哈大笑了起来,她走到卧室,拿出了一本精装的山羊皮封面的小书说:“这本,你一定会喜欢读它,只是不要把它弄脏了。”
这是一本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集,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它。普希金朴实无华的语言、错落有致的韵律,使高尔基大为惊叹。这些诗句好像鸣响了新生活的钟声。读着这些诗句,他心里充满着愉快和欢欣,他觉得一个人能够认字读书,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背诵了普希金的那些精彩的童话诗。每当躺下睡觉时,他就闭上眼睛,默读着,直至进入梦乡。有时,他还把这些童话诗大声地朗读给勤务兵们听,他们常常听得放声大哭。
高尔基表现得太兴奋了,连他的主人们都瞧出来了,绘图师的母亲骂他:“这个淘气鬼,从早到晚只知道念书,茶炊有三天多都没擦过了,是不是又想挨揍啦?!”
高尔基一点也不生气,用普希金的话骂她:“黑心肝,干坏事,玩巫术的老婆子。”
这老太婆不懂高尔基说的话,只是气得乱骂人。
高尔基不断到美丽的夫人那里去借书,她越来越多地和高尔基交谈。从这位夫人那里,高尔基得到了很多益处。
她鼓励高尔基:“你应该读一些俄国的书,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她列举了若干俄国作家的名字,按着夫人的指点,高尔基读了阿克萨科夫的《家庭纪事》、俄国史诗《在树林中》、《猎人日记》,还有格列比翁卡和索罗古勃的几部书,以及韦涅维季诺夫、奥陀耶夫斯基、丘特切夫的诗集等。
虽然主人一家不再干涉高尔基利用空闲时间看书,但他们还是吝啬地不给高尔基蜡烛用。
高尔基买不起蜡烛,就偷偷攒积蜡盘上的蜡油,把它们装进一个沙丁鱼罐头盒,稍微加点长明灯油,然后用棉线充当灯芯,一盏烟雾腾腾的灯便做成了。
每天晚上,等其他人睡下了之后,高尔基就用这盏自制的灯看书。
不过,这种灯也有很多缺点,每次当高尔基翻动书本的时候,这蜡烛的红色火焰就要颤悠悠地摇摆一次,它随时都会使高尔基陷入一片黑暗,灯芯也随时都有可能被气味呛鼻的灯油吞没,高尔基的眼睛也被油烟熏得异常难受。
高尔基因用眼过度而出了毛病,医师在他的眼皮里做了手术,他被告知需要休息很多天。
当眼睛好后,高尔基拆去绷带,正赶上三圣节。主人放了高尔基一天假,他就跑去看那些勤务兵。
这天,勤务兵们喝醉了酒,一个士兵用一根大劈柴打伤了另一个士兵的头部。
高尔基抱起被打伤的士兵,任他头上的血滴在自己的膝盖上。
被打伤的士兵慢慢清醒了,他莫名其妙地勃然大怒,大喊大叫,伸出两只脏兮兮的手,冲着高尔基的眼睛,狠狠地打了一拳。
高尔基大叫了一声,眼前一片模糊。他跑到院子里,用水冲洗了眼睛。
第二天早晨,高尔基到楼下的板棚取木柴时,捡到了一个空钱夹,他认出这是被打伤的士兵的钱夹,他拿着空钱夹送还了那个士兵。
但那个被打伤的士兵生气地以为是高尔基偷走了他的钱,士兵告诉高尔基的主人。
主人把高尔基打了一顿,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另外的人偷了士兵的钱。
高尔基无缘无故受到了诽谤,他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便对主人说:“等伤养好了,我要离开这里。”
主人感到很抱歉,他告诉高尔基让他自己拿主意就可以了。
临别的时候,高尔基特意去向那个借书给他的夫人道别,但他没有找到夫人,他对那个小女孩说:“请你告诉你妈妈,我非常非常感激她,你能告诉她吗?”
小女孩说:“好的。”
知识的魅力
高尔基又去做洗碗工了,这一次是在“彼尔姆号”轮船上。
“彼尔姆号”轮船是一艘白色的、天鹅似的宽大的快班轮。高尔基这次的工作是厨房杂役,职责是帮助厨师,月薪是7卢布。
高尔基在船上认识了一个叫做瓦西里·里巴科夫的年轻人。他是一个蛮横阴郁的人,平时总是沉默不语,要是谁惹了他,他就会用肩头去撞人。他的蛮力足可以把对方像皮球一样地撞飞到海里。
这天,他把高尔基堵在一个甲板角落,用恶狠狠的眼睛看着高尔基说:“嘿!我听说你会认字。”
高尔基奇怪地看他一眼说:“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里巴科夫的眼睛立即露出羡慕的神色,并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脸上堆满笑容对高尔基说:“是这样的,我想请你教我认字,教会我,我就给你一个卢布。但要是你故意欺骗我的话……”他拍拍自己的肩头,说道:“那我就把你扔到海里去喂鲨鱼。”
不等高尔基同意,里巴科夫又说:“我说话算话,上帝为证!”
说完,他用手虔诚地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
“我的工作很忙,我只能抽空教你。”高尔基说。
里巴科夫高兴地说:“那没问题,洗碗的事我可以帮你。”
以后,高尔基就常在休息的时候把里巴科夫叫到自己的房间,教他认字。
里巴科夫的学习劲头很大,又肯下工夫。一天,他从一个码头散步回来,把高尔基拉到自己的房间,从帽子里取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片,激动地对高尔基说:“看!这是我从码头的一个墙上撕下来的,上面写的是什么呀?我看着好像是房屋出租的告示,是吗?嗯,上面是写的寻求租房人吗?”
高尔基拿过纸片一看,上面果真写着“房屋出租”几个大字,下面是一排小字,他兴奋地对里巴科夫说:“对,这的确是一份房屋的出租告示呢!”
里巴科夫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说道:“你知道吗?当我今天第一眼看到墙上的这张纸时,我突然感觉这几个字好像我在哪里见过,我就情不自禁地读了出来。天啦!我居然真的将它读了出来,而且,还是正确的。老天爷啊,你告诉我,难道是我真的会认字了吗?嗯!”
高尔基笑着向他点点头,把纸片递到里巴科夫手里,鼓励他说:“那你继续读下去吧!”
里巴科夫费力地、两眼紧盯着纸上的字母,慢吞吞地、一个词一个词地念道:“‘我有两座楼房,二楼是空的,房租每月10卢布,需要的请到尼斯大街。’是这样念的吗?”
高尔基对他竖起大拇指,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对极了,你已经完全认识了。”
里巴科夫紧张的脸渐渐展开,变成一个很灿烂的笑容。他满意地收起那张纸,小心地卷起来,对高尔基说:
“啊!这个,我要把它保存起来,这是我认识的第一张纸呀!你明白吗?它好像在向我悄悄地咬耳朵呢!这实在太神奇了。哦!小兄弟,我该怎么说呢?”
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接着,他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裤袋里掏出两个卢布送给高尔基,并说:“彼什科夫先生,这是给你的学费,真是太感谢你了!”
高尔基摆摆手没有接受里巴科夫的钱,他对他说:“里巴科夫先生,你别误会,我不是为了钱才帮助你的。”
里巴科夫问:“那是为什么?”
高尔基回答:“在生活里大家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这样上帝才会赐福给你。”
里巴科夫听了很感动,他教高尔基吸烟,并把高尔基当成最知心的朋友。
看到里巴科夫学会了认字,高尔基也从心底里为他高兴。他第一次感觉,原来把知识与别人分享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高尔基在这艘轮船上没待几个月秋天就来了。到了这个季节,轮船停运,他只好又重新去找事做。
这时,高尔基已经14岁了,他被送进了一家圣像作坊当学徒。那里有20多位画像师,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生活困苦不堪。
清晨,在大家都没起床前,高尔基需要先起来给各位师傅烧好茶炊,等师傅们在厨房里喝茶的期间,他与另一个学徒一起整理作坊,并将用于调色的蛋黄蛋清准备好。
做完这些工作,他还要到铺子里去帮忙招徕顾客。到了黄昏,则是学徒们学习的时候,他们先要帮忙师傅磨颜料,然后才能观摩师傅们的手艺。
起初,高尔基怀着极大的兴趣观赏师傅们的手艺。不久,他就感到厌烦了。他发现几乎所有的画师对他们的工作都感到无聊和厌烦。
在工作之余,高尔基喜欢给师傅们讲轮船上的生活和书上的故事。时间一长,高尔基对那些圣像作坊的师傅们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他此时还是个孩子,但对于人生,对于生活,他的见识却要比师傅们高远得多。
由于高尔基读了很多书,他的眼界已超越了他们的想象所能达到的境域。在大家闲谈的时候,那些长着胡子的师傅都不得不倾耳静听他的谈话。在空暇的时间,他到处找书读给师傅们听,并乐此不疲。
有一次,他得到一本《莱蒙托夫诗集》,上面印有长诗《恶魔》。这本书鼓舞人们反抗压迫,追求光明与自由,在当时是一本禁书。但高尔基读了这部书后却很激动,他感到既痛苦,又快活。
他把这本书读给师傅们听,他一边读一边因为激动而流下眼泪。他的声音常常中断,眼泪使他看不清诗句,但他的声音却更加有力。作坊里的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暗中活动,差不多所有的人全围在桌子的四周,紧紧地挤在一起。等高尔基读完了第一章,他们互相拥抱着,皱着眉头微笑。
高尔基第一次感到了诗的力量,感到了诗对于人的巨大影响。他特别喜欢这些师傅们,他们对高尔基也很好。有了书,春天就好像来到了他们中间,他们不愿意看到眼前贫穷乏味的生活,他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第二年春天,高尔基再一次想到轮船上去找个活儿干,他想要离开下诺夫戈罗德城到阿斯特拉罕去,因为那是他和自己的父母亲一起生活过的地方。
高尔基一有空就离开圣像作坊到伏尔加河去转悠,以便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天,他在河岸上瞎转的时候,遇到了他以前的师父绘图师。绘图师很热情地招呼高尔基,并拿出一支香烟给他吸。这时的绘图师已经成了建筑承包商,他想请高尔基给自己当工程监工,每月工资5卢布,外加每天5戈比的饭费。
高尔基想起绘图师曾经冤枉过自己,打过自己,就不愿帮他。可绘图师不住地道歉,不停地说对不起,使高尔基的心终于软了下来。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在书海里徜徉
高尔基又来到了绘图师的家里。在这里,他发现原来住着那位美丽夫人的房子里现在住着一大家子人。这家有5个少女,其中有两个是中学生,她们一个比一个长得漂亮。高尔基很快和她们成为了朋友,那两个中学生还把自己的书籍借给高尔基看。
高尔基如饥似渴地阅读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著作,他惊奇地发现:屠格涅夫的书像秋天的天空一样明朗晴和,书中的人物性格都至纯至洁;更为可贵的是,他写得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所描绘的一切都无比美好。
高尔基还读了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作家波缅洛夫斯基的《神学随笔》。书中写的内容和他在圣像作坊里的生活非常相似,他是那样熟悉书上人物由烦闷而引发的绝望,以及由这种绝望而转化来的恶作剧。
高尔基开始喜欢看俄国作家的书了。在书中,他常常能看到自己熟悉和伤感的东西,书页之间仿佛隐藏着大斋节的钟声,只要他把书翻开,这钟声就会轻轻地“嗡嗡”作响。
他读了许多俄国作家们的小说,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死》、莫尔多采夫的《时代的表征》、奥穆列夫斯基的《稳步前进》、沃洛格金的《斯穆林诺村纪事》等。
但高尔基最喜欢的作家却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和华特·司各特。读他们的作品,高尔基通常一本书要读上两三遍。他觉得读华特·司各特的书就像在金碧辉煌的教堂里做节日弥撒,有点拖沓、乏味,但却庄严肃穆;而狄更斯则更是一位天才的作家,高尔基对他的作品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到傍晚,绘图师家楼房门口的台阶上就会聚集一群人,有绘图师家的孩子,也有那两个借书给高尔基的少女,还有其他几个少年。这群人还喜欢说些各自学校里的事,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教师和学校的清规戒律。听着他们的谈话,高尔基觉得自己比这些伙伴更自由,但他们的忍耐力也让他惊奇。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羡慕他们,因为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
绘图师家的制图工作很多,高尔基来了也忙不过来,于是绘图师又请了高尔基的继父来帮忙。
傍晚,高尔基从工地上回来,进了饭厅,一个人向他伸出手来对他说:“您好!”
高尔基认出这是他的继父。继父看着高尔基,露出尴尬的笑容。从前的事一下子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高尔基想起继父曾经那样毒打他的母亲,他一点也不想答理这个人。
“我们又见面了。”说着,继父咳嗽起来。
继父的饭量大得惊人,主人一家用一种令人难堪的态度对待高尔基的继父,这反而缩短了高尔基与继父的距离。
继父对主人一家人显得非常有礼貌,他从来不先开口说话,回答别人的问话也显得简洁和善。他站在桌子旁,心平气和地开导主人:
“这儿得用一个楔子来把人字梁卡紧,这样可以减少对墙壁的压力。”他常常向主人提出许多好的建议,这使高尔基慢慢地改变着对他的态度。
有时候,继父会到主人后门的过道里去看高尔基。这过道是通向阁楼的楼梯,下面是高尔基睡觉的地方,他常常坐在楼梯上对着窗户读书。
继父来到高尔基面前,吐着嘴里的烟雾问:“您在看书?看什么书呢?”
高尔基把书给他看。
继父看一眼书名说:“噢,这本书我好像读过。您想抽烟吗?”
高尔基早在轮船上就跟着里巴科夫学会了抽烟,他们便一起抽起烟来。
有时,继父劝说高尔基:“嗯!您最好还是从这里离开,最好去上学。我看不出这里对您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说实在的,我们这几位主人真是坏透了,坏透了。”
继父跟高尔基说话的时候总是尊称他为“您”,说话时也就像对平辈一样,这令高尔基有些受宠若惊。
高尔基很想跟继父一起谈论谈论书籍,不过,看上去继父似乎并不怎么喜欢书。他还经常告诉高尔基:“您不要过于着迷,书里写的很多事情大都被美化了,而对某些方面又有所歪曲。大多数写书的人都跟我们的这些主人差不多,都是些渺小的人物。”
有一次继父问高尔基:“冈察洛夫的书您看过吗?”
冈察洛夫是一位俄国作家。高尔基回答说:“读过一本叫做《战船巴拉达号》的。”
继父说:“《战船巴拉达号》很没意思,我建议您读读他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这本书是俄国文学上最优秀的著作,写得非常真实、大胆。”
高尔基告诉继父自己更喜欢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
继父说:“您要相信我,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圣安东尼的诱惑》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部书在《新时代》报副刊上连载过,您应该看看。不过,如果您对宗教和关于宗教的一切感兴趣的话,那您应该看看《诱惑》。”
他给高尔基找来一摞《新时代》副刊,于是,高尔基开始读福楼拜的作品。但这些作品让高尔基想到圣贤传里的很多段落和鉴定家所讲的故事中的一些地方,他把这些想法告诉给继父。
继父说:“嗯!看来您还不适合读这类书,不过,当您长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您可以看看。”
有一次,高尔基好奇地询问继父对上帝的看法,继父冷静地说:“这个,我不知道。我不信仰上帝。”
高尔基觉得继父之所以这样说,是他自己已经接近死亡,因为他知道继父也患上了和当年自己母亲一样的肺病。
过了一些日子,继父不再来绘图师家里了,高尔基隐约感到他一定是不行了。
一天,绘图师的母亲给了高尔基一个白信封,打开来看,一张纸上写着:
您要有空闲时间,请来见一面。我在马尔丁诺夫医院。
伊戈尔·马克西莫夫
伊戈尔·马克西莫夫是继父的名字,高尔基准备去医院看他。第二天清早,高尔基到了医院,继父漂亮的眼睛朦胧地对着黄色的墙瞅来瞅去,落在高尔基的脸上,然后很吃力地说:“是您吗?谢谢你!”
他的声音很微弱,似乎很累了。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嘴张得老大,忽然叫了一声,并痛苦地扭动着身子。高尔基急忙去喊医生,可是继父再也没有醒过来。
高尔基参加了继父的葬礼,望着继父的棺材被埋入地下,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想去上大学
每天早晨6时,高尔基都会去工地工作,在那里他又新交了一些有趣的朋友,他们是木匠奥西普、瓦匠叶菲穆什卡、石匠彼得和抹灰匠戈里高利·施什林。
高尔基的工作就是负责监督他们,防止他们偷钉子、砖头、木板等东西。高尔基尽心尽力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和工人们的关系也搞得不错。
高尔基在休息的时候常常去下诺夫戈罗德城的贫民区转转。那条街被人们戏称为“百万富翁大街”,在那里住着这个城市的所有流浪汉和乞丐。
高尔基对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很感兴趣。这些人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似乎过着一种只属于他们的不受任何人约束的快乐生活。
他们无忧无虑,喜欢冒险,这使他想起了外祖父讲的伏尔加河上纤夫的故事。那些纤夫不忍生活的重负成为了强盗和隐士,专门抢劫和盗窃驳船上的货物。面对这此无法无天的乞丐,高尔基并没有感到害怕和不安,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伤害他的。
绘图师承包的建筑工程如期完成了,高尔基又一次失业了。
这时,高尔基已经16岁了,他想去上大学,并希望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高尔基的这个想法是源于一个叫做尼古拉·叶甫诺夫的中学生。
叶甫诺夫有一双女人般温柔的眼睛,生着一副漂亮脸蛋儿,是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当时就住在高尔基主人阁楼的旁边。他因为常见到高尔基读书,就对高尔基发生了兴趣。
后来,叶甫诺夫知道高尔基把自己的全部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找到了知音。他称高尔基“天生就是块搞科学的料”。
叶甫诺夫给高尔基讲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出生在英国一个极普通的铁匠家庭,他的一生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有很多发明和创造。
叶甫诺夫对高尔基说:“这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工人通过努力能够成为一个发明家!那么,你也可以,不是吗?”
叶甫诺夫详细地为这个新朋友制订了一个计划:高尔基可以到喀山去,本年秋季和冬季可以把中学课程补习完,然后可以考入大学,5年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学者。他还告诉高尔基自己在下诺夫戈罗德城上学,读完中学也要回喀山读大学了。
终考后,叶甫诺夫返回故乡喀山去了,他邀请高尔基到喀山他的家里去住。高尔基愉快地同意了。
1884年的秋天,高尔基去向外祖母辞行。临行前,慈爱的外祖母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对别人要有礼貌,要讲道理,出门在外自己多保重。”
她从微微发黑的、憔悴的脸上抹掉几滴稀疏的泪珠,又对高尔基说:“也许,我们再也见不着了。你以后会走得很远很远,我也快不行了。”
高尔基突然感到说不出的痛苦,他觉得再也不会遇见像外祖母这样关心他、亲近他的人了。他站在船尾,望着身影孤独的外祖母,看她正站在码头边上,一只手划着十字,一只手用那条旧围巾的边缘擦着眼泪。高尔基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