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武彝山日记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徐霞客游记(升级版) 作者:朱惠荣 著


游武彝山日记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武彝山亦作“武夷山”,为我国著名风景区。在福建武夷山市,为海拔600米左右的一片低山,方圆60公里,有36峰布列在武彝溪两岸。红色砂岩构成奇特的丹霞地貌。碧水丹山,交相辉映,溪水清碧,湾环九曲,两岸峰岩位移形换。乘竹筏游武彝溪,可兼山水之胜。武彝山也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游武彝山日记》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游武彝山的游记。徐霞客游白岳山、黄山后,于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游武彝山。先溯九曲溪舟行,抵六曲,登陆上大隐屏、天游峰,往西游小桃源、鼓子岩、灵峰,至狮子岩复乘舟由九曲顺流下,至四曲再登陆,觅大藏、小藏诸峰及一线天、会真观、换骨岩、水帘洞、杜辖岩等,至赤石街下舟返崇安。此行以舟行为主,舟上观,陆上探,巧妙安排,水陆兼顾,尽兴游赏。徐霞客此行不但寻幽揽胜,而且记录了船棺葬、张仙遗蜕、徐仙遗蜕、紫阳书院、御茶园等武彝山区的文物古迹。

二月二十一日[1] 出崇安南门[2],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3]。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4],即武彝溪也[5]。冲祐宫傍峰临溪。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流甚驶[6],舟子跣行溪间以挽舟[7]。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8]。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号曰“架壑舟”[9]。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中宏,横插木板,宛然埘榤[10]。下一潭深碧,为卧龙潭。其右大隐屏、接笋峰,左更衣台、天柱峰者,五曲也。文公书院正在大隐屏下。抵六曲,右为仙掌岩、天游峰,左为晚对峰、响声岩。回望隐屏、天游之间,危梯飞阁悬其上,不胜神往。而舟亦以溜急不得进[11],还泊曹家石。

【注释】

[1]二月二十一日:此次入闽路线,《江右游日记》曾说“两过广信”,于铅山县又追叙:“此余昔年假道分水关趋幔亭处。”徐霞客游黄山后,即经江西东部,取道广信、铅山,过分水关入福建崇安。游武彝山的时间在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

[2]崇安:隶建宁府,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3]大王峰:又名“天柱峰”,雄踞在武彝溪口,是进入武彝山的第一峰,有木梯和岩壁踏脚石孔可攀到峰顶。

[4]大溪:明代又称“崇溪”,即今崇阳溪。

[5]武彝溪:明代又称“九曲溪”、“清溪”,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彝山,盘折九曲,约7.5公里,到武彝宫前汇入崇溪。

[6]驶:马快跑。

[7]舟子:船夫。跣(xiǎn):光着脚。

[8]机杼(zhù):织布机。

[9]架壑舟:又称“架壑船”、“船棺”、“仙船”、“仙脱”、“仙函”等,为古代当地的一种葬具,俗称“船棺葬”、“崖墓”。葬具似船,用整木凿成,存放于悬崖隙洞人迹难到的地方。1978年福建省博物馆在北山白岩距谷底51米的洞内取下船棺一具,经C14测定,距今已三千四百余年。

[10]埘(shí):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巢。榤(jié):鸡栖的小木桩。

[11]溜(liù):急流。ft

【译文】

二月二十一日 走出崇安县南城门,寻觅乘坐的船。西北面一条溪水从分水关流来,东北面一条溪水从温岭关流来,汇合后流注于县南,通过郡、省而流入大海。船顺流而下三十里,见溪边一座山峰横斜,一座山峰独立高耸。我感到惊诧而很注意,那横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耸的就是大王峰了。山峰南面有一条溪流,向东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冲祐宫背面依傍山峰,前临溪水。我想先抵达九曲,然后顺溪流探胜历奇,于是舍弃冲祐宫而不登其门,逆流而进。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于溪流之间以挽船前进。第一曲,右边是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是狮子峰、观音岩。而溪流右边濒临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上面几乎遍满题诗、刻字。二曲的右边是铁板嶂、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而铁板嶂的旁边,崖壁陡峭笔立,其间有三个孔穴,作“品”字形状。三曲的右边是会仙岩,左边是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峰壁立千仞,崖顶端有数处孔穴,其中像织布机一样乱插着许多木板。一只小船斜架在孔穴口木板的末端,名号叫“架壑舟”。四曲的右边是钓鱼台、希真岩,左边是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腰处有石洞,外面狭隘而其中宽宏,横插着的木板,仿佛是鸡巢中鸡栖息的木桩。岩下有一潭水,水深而碧蓝,是卧龙潭。它的右边有大隐屏、接笋峰,左边有更衣台、天柱峰的,就是五曲了。文公书院正好在大隐屏峰下面。抵达六曲时,见右边有仙掌岩、天游峰,左边是晚对峰、响声岩。回头眺望大隐屏、天游峰之间,只见高峻的石梯、飞檐斗阁悬挂山峰之上,不由得非常神往。而我所乘游的船也因为急流汹涌而不能驶进去,只好返还曹家石停泊。

登陆入云窝[12],排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窝后即接笋峰。峰骈附于大隐屏,其腰横两截痕,故曰“接笋”。循其侧石隘,跻磴数层,四山环翠,中留隙地如掌者,为茶洞。洞口由西入,口南为接笋峰,口北为仙掌岩。仙掌之东为天游,天游之南为大隐屏。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13],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从其中攀跻登隐屏,至绝壁处,悬大木为梯,贴壁直竖云间。梯凡三接,级共八十一。级尽,有铁索横系山腰,下凿坎受足。攀索转峰而西,夹壁中有冈介其间[14],若垂尾,凿磴以登,即隐屏顶也。有亭有竹,四面悬崖,凭空下眺,真仙凡夐隔[15]。仍悬梯下,至茶洞。仰视所登之处,崭然在云汉[16]

【注释】

[12]云窝:在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间,新建有八亭散布冈头或溪边,还有盘山石径往来诸胜。

[13]攒(cuán)凑:凑集。

[14]冈:山脊。

[15]夐(xiònɡ):远。

[16]崭(zhǎn)然:高峻。《游记》中有的地方作“崭崭”。ft

【译文】

登上陆地进入云窝,排开云彩穿过石岩,都是从散乱的岩崖中间辗转寻觅才找到路。云窝的后面就是接笋峰。接笋峰并列并依附于大隐屏,它的峰腰横向显出分为两截的痕迹,所以叫“接笋峰”。顺着它侧面的石岩隘口,攀登上好几级石磴,远远看见的四面被翠绿的山峦环绕,中间留有空隙地有如手掌一样的地方,就是茶洞。茶洞口从西面进入,洞口南面是接笋峰,北面是仙掌岩。仙掌岩的东面是天游峰,天游峰的南面是大隐屏。各座山峰的上部都极其陡峭,而下部又很凑集,外面没有石磴路,唯独西部有一道缝隙相通,比之天台山的明岩更为奇特雄伟。从山峰中间攀登,登上大隐屏,到极陡峭的山崖处,悬架大木做梯子,紧贴着岩壁直竖云彩之间。木梯用三根大木相接起来,共有八十一级。梯级穷尽,有铁链索横系于山腰处,下面凿有石坎供脚踩踏。攀援着铁链索向西面顺着山峰转,两边岩壁之中有山脊介于其间,好像下垂的尾巴,凿有石磴用以登高,就是大隐屏的峰顶了。峰顶有亭子,有翠竹,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凭空向下眺望,真正是仙境和凡界相隔遥远。仍旧从悬架的木梯下来,到达茶洞。仰望所攀登上去的地方,高峻得似乎在天河之中。

隘口北崖即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循崖北上,至岭,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览。南转,行夹谷中。谷尽,忽透出峰头,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游峰矣[17]。是峰处九曲之中,不临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环之。东望为大王峰,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环之。南望为更衣台,南之近者,则大隐屏诸峰也,四曲至六曲之溪环之。西望为三教峰,西之近者,则天壶诸峰也,七曲至九曲之溪环之。惟北向无溪,而山从水帘诸山层叠而来,至此中悬。其前之俯而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见绝壁干霄,泉从侧间泻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立台上,望落日半规[18],远近峰峦,青紫万状。台后为天游观。亟辞去,抵舟已入暝矣。

【注释】

[17]天游峰:在五曲隐屏峰后,绝顶有览亭可供凭眺。分上天游和下天游,天游观在下天游。

[18]规:圆形。ft

【译文】

隘口北面的石崖就是仙掌岩。岩壁屹立溪边,雄伟而阔展,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顺着山崖从北面攀登而上,到达岭上,夕阳浸染着松林,山光秀丽,溪水曲折,交相辉映,非常中看。向南转,在狭窄的山谷中行走。山谷穷尽,忽然透现出一座山峰头顶,三面都是陡壁峭立,峰顶上建有亭子,那就是天游峰了。这天游峰处于九曲溪的中央,但不濒临溪水,而九曲的溪流从三面环绕着它。向东眺望是大王峰,有一曲至三曲的溪流环绕它。向南眺望是更衣台,南边最接近的,就是大隐屏等各座山峰,四曲至六曲的溪流环绕着它们。向西眺望是三教峰,西边最接近的,则是天壶峰等各座山峰,七曲至九曲的溪流环绕着它们。仅有北面没有溪流,而山峦从水帘峰等各座山岭层层叠叠延伸而来,到这里中悬起来。此前我所俯身鸟瞰的地方,就是茶洞了。从茶洞仰身远眺,但见陡峭的岩壁直插云霄,泉水从侧面岩石间倾泻而下,开始时不知道它上面还有山峰可以游览歇憩。如果想不亲临九曲溪而能够尽览九曲溪的优美胜景,这山峰当然应该是第一峰了。站立峰台上,远望那半圆形的正在西沉的落日,远处近处的无数峰峦,显出青色、紫色万千景象。峰台后面是天游观。我急忙辞别而去,回到游船时已经是黄昏了。

二十二日 登涯[19],辞仙掌而西。余所循者,乃溪之右涯,其隔溪则左涯也。第七曲右为三仰峰、天壶峰,左为城高岩。三仰之下为小桃源,崩崖堆错,外成石门。由门伛偻而入,有地一区,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出门而西,即为北廊岩,岩顶即为天壶峰。其对岸之城高岩矗然独上,四旁峭削如城。岩顶有庵,亦悬梯可登,以隔溪不及也。第八曲右为鼓楼岩、鼓子岩,左为大廪石、海蚱石。余过鼓楼岩之西,折而北行坞中,攀援上峰顶,两石兀立如鼓,鼓子岩也。岩高亘亦如城,岩下深坳一带如廊,架屋横栏其内,曰鼓子庵。仰望岩上,乱穴中多木板横插。转岩之后,壁间一洞更深敞,曰吴公洞。洞下梯已毁,不能登。望三教峰而趋,缘山越磴,深木蓊苁其上。抵峰,有亭缀其旁,可东眺鼓楼、鼓子诸胜。山头三峰,石骨挺然并矗。从石罅间蹑磴而升,傍崖得一亭。穿亭入石门,两崖夹峙,壁立参天,中通一线,上下尺余,人行其间,毛骨阴悚。盖三峰攒立,此其两峰之罅;其侧尚有两罅,无此整削。

【注释】

[19]涯:水边。ft

【译文】

二十二日 登上水边,辞别仙掌岩向西走。我所顺着走的,乃是溪流的右岸,隔溪则是左岩。第七曲的右边是三仰峰、天壶峰,左边是城高岩。三仰峰下是小桃源,崩裂的山崖、错落的岩堆,在外边形成一道石门。由石门弯曲着腰背进入,有一片地,四周山峦环绕,中间有平坦的田畦和弯曲的涧水,苍松翠竹围护着庭院,鸡鸣声、人语声,都在青山中回荡。走出石门向西行,就是北廊岩,北廊岩顶即是天壶峰。它对岸的城高岩高高地耸立着独立天上,四旁峭壁有如刀削,就像是城墙。城高岩顶上有座庵,也是悬架木梯可以攀登的,因为隔着溪水而没有去。第八曲的右边是鼓楼岩、鼓子岩,左边是大廪石、海蚱石。我经过鼓楼岩的西面,踅转而向北,行走于山坞之中,攀援而登上峰顶,有两块岩子直立着,很像鼓,这就是鼓子岩了。鼓子岩的高度和横宽也像城高岩一般,岩下的深山坳就像一条长廊,建盖有房屋横栏在山坳里,叫作鼓子庵。仰望岩上面,在散乱的洞穴中有许多木板横插着。转到岩子后面,岩壁间有一洞穴更是深而宽敞,叫作吴公洞。吴公洞下面的木梯已经毁坏,不能登上去。望着三教峰而奔去,沿着山翻越石磴,山野上深深的树林生长很茂盛。抵达三教峰,在山峰旁建有亭子点缀景色,向东可以眺望鼓楼峰、鼓子岩各处胜景。山顶有三座山峰,石岩骨架高挺,并排耸立。从石岩的缝隙间踏石磴而登高,石崖旁有一座亭子。穿过亭子进入石门,两崖壁对峙,中间很狭窄,崖壁高耸参天,中间仅有一线通道,上下仅一尺多宽,人在其间行走,不由感到阴森、毛骨悚然。大概三座山峰簇攒而立,这是其中两座山峰间的缝隙;其侧边还有两道缝隙,但没有这样整齐壁削。

已下山,转至山后,一峰与猫儿石相对峙,盘亘亦如鼓子,为灵峰之白云洞。至峰头,从石罅中累级而上,两壁夹立,颇似黄山之天门。级穷,迤0至岩下,因岩架屋,亦如鼓子。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已尽。是岩在九曲尽处,重岩回叠,地甚幽爽。岩北尽处,更有一岩尤奇: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余即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渐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止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盘旋久之,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置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半晌,返前岩。更至后岩,方构新室,亦幽敞可爱。出向九曲溪,则狮子岩在焉。

【译文】

随后下山,转到山后面,看见一座山峰与猫儿石相对峙,盘旋而绵延也像鼓子岩一样,这是灵峰的白云洞。到达峰顶,从石岩缝隙中连续地沿石级往上登,两边峙立的崖壁相夹很狭窄,与黄山的天门很相似。走完石级,顺着曲折连绵的山道到达石岩下面,利用岩石架设房屋,情况也像鼓子岩一样。登上高楼向南眺望,九曲上游,有片小洲屹立于溪水中,溪水从西方流来,至此分流而将小洲四面环绕,到九曲处重新合流为一股溪水。小洲外有两座山逐渐开阔,至此九曲已经到尽头。这岩就在九曲的尽头处,岩壁重叠回环,地方很是幽静清爽。岩北面的尽头处,更有一岩尤其奇异:上下都是很陡削的石壁,石壁间横凹的地方仅一线宽,必须低伏身体像蛇一样爬行,盘绕着石壁而越过去,才可以进入。我就从壁凹处爬行,不久凹处渐渐低矮,石壁渐渐险要,于是就势而弯腰曲背;岩壁凹处愈低矮愈狭窄,于是像蛇一样伏贴着用膝盖爬行,到壁坳转弯的地方,上下悬隔仅有七寸,宽只有一尺五。壁凹外面,岩壁深达万仞。我匍匐前进,胸部背部与岩石相摩擦,盘旋了很长时间,才得以越过那险要之处。石岩果然高大宽敞,层层叠叠,其间有斧凿的痕迹,是想要开凿道路而没有完成。过了半晌,返回到前岩。又重新回到后岩,刚刚构筑好的新房屋,也很幽静、宽敞而令人喜爱。出来走向九曲溪,就见狮子岩在那里。

循溪而返,隔溪观八曲之“人面石”、七曲之城高岩,蔚然奇丽,种种神飞。复泊舟,由云窝入茶洞,穹窿窈窕[20],再至矣,再不能去!已由云窝左转,入伏羲洞,洞颇阴森。左出大隐屏之阳,即紫阳书院[21],谒先生庙像。顺流鼓棹,两崖苍翠纷飞,翻恨舟行之速。已过天柱峰、更衣台,泊舟四曲之南涯。自御茶园登岸[22],欲绕出金鸡岩之上,迷荆丛棘,不得路。乃从岩后大道东行,冀有旁路可登大藏、小藏诸峰,复不得。透出溪旁,已在玉女峰下。欲从此寻一线天,徬徨无可问,而舟泊金鸡洞下,迥不相闻。乃沿溪觅路,迤0大藏、小藏之麓。一带峭壁高骞[23],砂碛崩壅,土人多植茶其上。从茗柯中行[24],下瞰深溪,上仰危崖,所谓“仙学堂”、“藏仙窟”,俱不暇辨。

【注释】

[20]穹窿(qiónɡlónɡ):长曲。窈窕(yǎotiǎo):深远。

[21]紫阳书院:紫阳,山名,在安徽歙县南,宋代朱松读书其上。其子朱熹长期在崇安读书讲学的地方,因称“紫阳书屋”,后人建紫阳书院,即前述“文公书院”。朱熹死后谥“文”,人称“朱文公”。

[22]御茶园:在武彝山四曲溪南,为元代官府督制贡茶处,大德六年(1302)创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罢废。武彝山向以产茶著称,乌龙茶亦产于此,宋蔡君谟评论此茶味超过北苑龙团。今盛产岩茶,尤以“大红袍”最名贵。

[23]高骞(qiān):高昂着头。

[24]茗(mínɡ):茶的通称。柯:树枝。ft

【译文】

顺着溪流返回,隔溪观赏八曲的“人面石”、七曲的城高岩,种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再次停泊游船,从云窝进入茶洞,深远而幽长曲折,第二次到了这里,令人再也不能离去!随即又由云窝向左转,进入伏羲洞,洞里很阴森。从左边出来,到达大隐屏峰的南面,进入紫阳书院,拜谒朱熹先生的塑像。顺溪流飞快划船,溪两岸苍翠的山崖纷纷如飞船掠过,反过来倒怨恨船行走得太迅速。随后过天柱峰、更衣岩,在四曲南岸水边停泊好游船。从御茶园上岸,想绕道出去,登金鸡岩顶,丛生的荆棘漫山遍野,使人迷惑,找不到路。于是从金鸡岩后面的大道向东行走,希望有岔路可以攀登大藏、小藏各座山峰,又没有找到路。穿过山岩来到溪边时,已置身于玉女峰之下了。想从这里寻找一线天,徬徨再三而无人可以问路,而游船又停泊在金鸡洞下面,相距太远而互不相闻。于是沿着溪岸寻觅道路,在大藏峰、小藏峰麓迤逦而行。这一带峭壁高耸,沙石有的壅塞,有的崩塌,当地人在上面种植了许多茶树。从茶树枝叶中前行,从岩壁上俯瞰深溪水,往上仰视陡峭的高崖,所说的“仙学堂”、“藏仙窟”等景致,都没有闲暇来加以辨别观赏。

已至架壑舟,仰见虚舟宛然,较前溪中所见更悉。大藏之西,其路渐穷。向荆棘中扪壁而上[25],还瞰大藏西岩,亦架一舟,但两崖对峙,不能至其地也。忽一舟自二曲逆流而至,急下山招之。其人以舟来受,亦游客初至者,约余返更衣台,同览一线天、虎啸岩诸胜。过余泊舟处,并棹顺流而下,欲上幔亭,问大王峰。抵一曲之水光石,约舟待溪口,余复登涯,少入,至止止庵。望庵后有路可上,遂趋之,得一岩,僧诵经其中,乃禅岩也。登峰之路,尚在止止庵西。仍下庵前西转,登山二里许,抵峰下,从乱箐中寻登仙石。石旁峰突起,作仰企状,鹤模石在峰壁罅间,霜翎朱顶,裂纹如绘。旁路穷,有梯悬绝壁间,蹑而上,摇摇欲堕。梯穷得一岩,则张仙遗蜕也[26]。岩在峰半,觅徐仙岩,皆石壁不可通;下梯寻别道,又不可得;蹑石则峭壁无阶,投莽则深密莫辨。佣夫在前,得断磴,大呼得路。余裂衣不顾,趋就之,复不能前。日已西薄,遂以手悬棘,乱坠而下,得道已在万年宫右[27]。趋入宫,宫甚森敞。羽士迎言:“大王峰顶久不能到,惟张岩梯在。峰顶六梯及徐岩梯俱已朽坏。徐仙蜕已移入会真庙矣。”出宫右转,过会真庙。庙前大枫扶疏[28],荫数亩,围数十抱。别羽士,归舟。

【注释】

[25]扪(mén):执持,抚摸。

[26]遗蜕(tuì):道家称“尸解”为“蜕质”,后因以“蜕”为“死”的讳称。“遗蜕”即尸体。蜕,虫类脱下来的皮。

[27]万年宫:前称“冲祐宫”,此称“万年宫”,俗称“武夷宫”,在武彝山武彝溪口,大王峰麓,为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现存道院一座。

[28]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ft

【译文】

随后走到有架壑舟的地方,仰望半悬于虚空的架壑舟,非常逼真,较以前乘游船漂流于溪水中所看见的更为完全。大藏峰西边的路,渐渐穷尽了。走向荆棘丛中,扳附着岩壁朝上攀登,回头俯瞰大藏峰西边岩壁上,亦有一架壑舟,但是两崖壁相对屹立,不能够到达那里。急然见一条游船从二曲逆流到达,急忙下山招呼船过来。那乘舟人把船划靠岸接我上船,他也是刚来此地的游客,邀约我返回更衣岩,一同游览一线天、虎啸岩各处胜景。经过我停泊游船的地方,两只船一同顺溪流而下,计划攀登幔亭峰,探寻大王峰。抵达一曲的水光石,约定游船在溪口等待,我再登上岸边,稍向前行,到了止止庵。看见庵后有路,于是快步上路而去,到一石岩,其中有僧人在念诵佛经,这就是禅岩了。登大王峰的路,还在止止庵的西面。仍然下来到止止庵前,向西方转,登上山走二里多路,抵达大王峰下,从乱箐沟中寻觅登仙石。登仙石旁山峰突兀而起,现出仰首企盼的形状;鹤模石在山峰岩壁的缝隙之间,霜一样的白色翎羽,红色的头,裂开的自然纹路有如绘的画。旁边的路已经穷尽,有木梯悬架在陡峭的崖壁之间,踩着梯子向上登,梯子摇摇欲坠。爬完梯子后登上一座山岩,乃是张仙遗体存放处。山岩在山峰的半腰上,寻觅徐仙岩,四面都是石壁,不可以通过;走下梯子重新寻找其他道路,又没有找到;要攀涉石岩则都是峭壁,没有石阶;投身荆棘,草莽又深又密,不能辨别方向。雇来的挑夫走在前面,找到中断的石磴,就大叫说找到了路。我不顾衣服被荆棘、乱石撕裂,疾跑过去,靠拢他,结果又不能往前走。太阳已经西沉,于是用手攀悬着荆棘,胡乱悬空坠落下来,找到道路时已在万年宫右边了。快步走入万年宫里,万年宫很森严、宽敞。道士迎着我说:“大王峰顶很久以前就不能上去了,只有上张仙岩的梯子还在。上峰顶的六级梯子及上徐仙岩的梯子,都已腐朽破坏。徐仙的遗体已经移入到会真庙里了。”走出万年宫向右转,经过会真庙。庙前的大枫树生长十分繁茂,浓荫有数亩地宽,树围有数十抱粗。告别道士,回到游船中。

二十三日 登陆,觅换骨岩、水帘洞诸胜。命移舟十里,候于赤石街,余乃入会真观,谒武彝君及徐仙遗蜕[29]。出庙,循幔亭东麓北行二里,见幔亭峰后三峰骈立,异而问之,三姑峰也。换骨岩即在其旁,望之趋。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循岩隙攀跻而上,几至幔亭之顶,以路塞而止。返至三姑峰麓,绕出其后,复从旧路下,至前所瞰突泉处。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余前从上瞰,未尽其妙,至是复造其下。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旁引水为碓,有梯架之,凿壁为沟以引泉。余循梯攀壁,至突泉下。其坳仅二丈,上下俱危壁,泉从上壁堕坳中,复从坳中溢而下堕。坳之上下四旁,无处非水,而中有一石突起可坐。坐久之,下壁循竹间路,越岭三重,从山腰约行七里,乃下坞。穿石门而上,半里,即水帘洞。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其岩高矗上突,故岩下构室数重,而飞泉犹落槛外。

【注释】

[29]武彝君:武彝山因有神人武彝君所居而得名。武彝,名著于汉代,相传武彝君于八月十五日上山,置幔亭,化虹桥,大会乡人宴饮。ft

【译文】

二十三日 登上陆岸,寻觅换骨岩、水帘洞各处胜景。命令游船移动十里路,在赤石街等候,我于是进入会真观,拜谒武彝君神像及徐仙遗体。走出会真庙,顺着幔亭峰东麓向北走二里路,看见幔亭峰后有三座山峰并排屹立,因其奇异而询问于人,原来是三姑峰。换骨岩就在三姑峰旁边,我望着换骨岩而疾走。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沿着岩壁缝隙攀登而上,几乎要到幔亭峰的顶了,因为道路被阻塞而停止。返回到三姑峰麓,从峰后绕出来,再从旧路下山,到达先前俯瞰奔突的流泉的地方。从这里越过山岭,就是通向水帘洞的路;从这里下去,就是奔突的泉水流出来的岩壁。我先前从上鸟瞰,未能观赏尽它的妙处,到现在再来到它下面。仰望奔突的流泉,又在半壁之上,旁边有农夫引泉水冲动石碓,有梯子架设岩壁上,凿开岩壁成为一条沟,用来引导泉水。我顺着梯子攀登上岩壁,来到奔突的泉水的下面。那坳凹仅有二丈宽,上下都是高耸的岩壁,泉水从上面的岩壁坠落坳凹中,满溢后再从坳凹向下坠落。坳凹的上下及四方,无处不是水,而中央有一块石头突起来,人可以坐在上面。在石头上坐了很久,才爬下岩壁,顺着竹林间的小路,翻越过三重山岭,从山腰处大约走了七里路,才下来到山坞中。穿过石门而上,半里路后,就到了水帘洞。千仞山崖高耸,上部外突,下部凹嵌,泉水从山崖顶上落下来。山岩既雄伟宽阔,泉水也是从很高的地方散漫地倾落,形成千条万缕的细小水柱,悬空向下倾泻,也是一大观呵!那山岩高高耸立而上部外突,所以山岩下构筑有房屋数重,而飞流直下的泉水,还落在房屋栏杆之外。

先在途闻睹阁寨颇奇,道流指余仍旧路,越山可至。余出石门,爱坞溪之胜,误走赤石街道。途人指从此度小桥而南,亦可往。从之,登山入一隘,两山夹之,内有岩有室,题额乃“杜辖岩”,土人讹为睹阁耳。再入,又得一岩,有曲槛悬楼,望赤石街甚近。遂从旧道,三里,渡一溪,又一里,则赤石街大溪也[30]。下舟,挂帆二十里,返崇安。

【注释】

[30]赤石街:今仍作“赤石”,在武夷山市南境,崇溪与武彝溪的汇口处。ft

【译文】

先前在路途上所说睹阁寨很奇险,道士指点我仍然从旧路走,越过山岭就可以到达。我走出石门,很喜爱山坞、溪流的优美胜景,因而误走了去赤石街的路。路人指点说,从这里跨过小桥向南走,也可以到达。我听从他的话,登上山进入一山隘,旁边有两山相夹,山隘里有山岩又有房屋,题额是“杜辖岩”,当地人讹称为睹阁寨了。再深入,又遇到一山岩,有曲槛和高悬的楼房,望见赤石街很近。于是从旧路走三里路,渡过一溪,再走一里路,就是赤石街大溪了。下游船,挂帆行船二十里路,返回崇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