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总序 深刻而绝望的诗意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吴晓雷 译


总序 深刻而绝望的诗意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现代派及意识流文学的先锋,著名的文艺团体“布鲁姆茨伯里派”的核心人物。《达洛维夫人》《去灯塔》和《海浪》等作品都是其名作。此次“悦经典”之伍尔夫作品系列收入两种,除《达洛维夫人》之外,还有被后世视为女权主义著作范本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不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衰亡、大英帝国的没落和两次世界大战,在思想上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女权主义及同性恋运动的影响,这些经历和思想在她的作品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伍尔夫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喜爱阅读,而她父亲庞大的藏书库正好满足了她那无底洞般的求知欲。在伍尔夫十三岁时,她挚爱的母亲突然离世,此后父亲也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这些导致了伍尔夫一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崩溃。在治疗期间,她得到了一位女性的悉心照顾,并爱上了这位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在《达洛维夫人》一书中有对这种同性恋关系的极为细腻绝妙的描写。而父亲性格的大变也直接导致了她对传统社会的父权的深刻反思,这些都反映在了《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本理论性名著中。仅从书名来看,我们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一个从事文艺创作的女性必须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精妙地写出了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一种女权主义思想。

父亲去世后,伍尔夫经历了第二次精神崩溃,之后全家搬迁至布鲁姆茨伯里区居住,并在那里与朋友们渐渐开始了每周四夜晚的固定聚会,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布鲁姆茨伯里文艺圈。在这个圈子里,有当时知名的画家、文学家、哲学家、评论家等等,其中还有后来成为伍尔夫丈夫的作家伦纳德·伍尔夫。这些思想前卫、风流倜傥的才子佳人们聚在一起无所不谈,话题里也包含了许多开放的性内容,甚至还举行了一系列可谓骇世惊俗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12年,弗吉尼亚·史蒂芬(伍尔夫的婚前名)与伦纳德·伍尔夫成婚。婚后不久,伦纳德就发现妻子极度厌恶房事,更令他苦恼的是,弗吉尼亚还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反复出现自杀倾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伦纳德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他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一次又一次地把她从绝望的边缘、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成为弗吉尼亚生活上的真正依靠。而且,他还是弗吉尼亚的文学知己,对妻子的每一部作品他都会拿出自己诚恳的意见和她一起讨论。后来,夫妇俩还在自家的地下室里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并出版了伍尔夫的所有作品。1913年,伍尔夫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远航》,这部作品与其后的意识流小说全然不同,完全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行文流畅明晰,而且伍尔夫的许多思想在这本书里已有所反映。

从1922到1924年,伍尔夫花了两年时间创作了她的杰作《达洛维夫人》。不论是从技法还是从思想性来说,这本书都达到了堪称完美的境地,在意识流小说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首先是这本书的精妙结构,故事情节设置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天——伦敦市区,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举行宴会的一天。时间以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大本钟的嘹亮钟声为标志。与这种简洁明了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个充满鲜明个性的人物,一大段一大段迂回曲折的心理描写,在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丰富情节,这些特色使这本书就像“万花筒”一样,让人阅尽人间百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跟很多名著一样,值得反复阅读,而且常读常新。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弹震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致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本书的语言最为人称道,一个个曲折生致的长句,如一条条深邃美丽的长河,读来时而让人兴奋,时而又让人心生敬畏,这正是伍尔夫意识流的魅力所在。

1928年,伍尔夫分别在剑桥大学的纽纳姆学院和哥顿学院做了两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女性与小说》,在此基础上,伍尔夫于1929年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是一本理论杰作,在这本书里,伍尔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论述,强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她在本书中阐述了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遭受着种种的不公与偏见,提出了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与思想空间,要强调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要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宏伟事业。正是这样鲜明的观点,使这本书向来被视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品。论述当中,伍尔夫化身为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人,在一个晴朗的十月上午坐在河岸出神发呆。玛丽神思所及,河,河岸上的灌木丛,河面划船的大学生及河中倒影,牛津或剑桥大学校园里的草皮,与学院及图书馆相关的那些文稿与学者,所谓信仰与理性的金本位基石,浇了奶油的鳎鱼,带土豆片、调味汁和凉拌菜的烤山鹑……联想所及,包容内容之广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写作领域。不是论文,也不是散文,表面的杂沓无序却有一股内在的诗意。

当初接到《达洛维夫人》的翻译约稿,我既开心又惶恐。开心的是有机会能够翻译如此著名的一位大作家的作品,惶恐的是伍尔夫的文章素来以晦涩难懂、复杂精深著称。出版方要求尽量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翻出当代人能够读懂、理解与欣赏的伍尔夫来。历经了半年咬文嚼字的生活,终于完成,却如同掉了一层皮。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与上海雅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能够邀请我参与翻译“悦经典”系列丛书的作品,能够重新演绎“作家中的作家,经典中的经典”。译作疏漏之处,还请读者们批评指正。如今又勉力写就了这样一篇不成样子的译序,只能是贻笑大方了。

姜向明

2013年1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