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感觉与诗意的生活——自序

新传说·精彩故事汇:天堂就是胸膛 作者:金潜星 著


诗感觉与诗意的生活——自序

“不学诗,勿以言”。生活在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市场交易日益频繁、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学诗与否似乎并不重要,倒令人咋舌的是,如果不分场合、不论对象,开口闭口谈诗情画意、谈风花雪月、谈孔孟老庄、谈魏晋风骨、谈竹林七贤等等,恐怕会被斥之为另类。

好在还有下文:“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如果我们稍许放慢点节奏,心存几分天真与浪漫,对生活多一点留意,就不难发现:诗歌并非诗人(或艺术家)的专利或者独享!只要陶冶那么一点诗感觉,就不乏诗意的生活:窗外偶尔飘过一丝云朵、室内一株兰草弥散着幽香、久违的一米阳光穿透窗格、寂静的乡野间或听几声虫鸣,谁说这不是自然对人类的一种馈赠呢?如果置身户外,远观山、近识水、东边看炊烟、西边赏落日,又何尝不能荡涤心中的一丝丝浮躁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即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古代贤臣,也还能发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人生顿悟!在禅宗的视野里,尽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一切显得那么的拙朴、原始,但山水的灵性总会赋予人诸多的联想和顿悟。

有人说:诗歌可以完善人生,提升境界。那么,诗魂和诗意对于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从纯文化的角度来看,既是富有韵味的主题,又是装点生活的音符和旋律!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春花、夏风、秋月、冬雪不过是一种自然变幻的常态,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样的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由此而感受心灵的怡然和超脱,神望自由的心灵便多了一份恬静。

笔者有幸求学并执教于诗歌曾经极度繁荣的80年代,对诗歌油然而生了几分痴迷和执著,但从来不敢奢望以诗歌作为谋生的技能,事实上,也不是谁都有这份天赋的!换一个角度,如果作为一介平民,只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诗意,让过于理性化的职业多一点色彩,倒不失一种不错的文化选择。生活在现代环境中,绝对不可能幻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般生活,我们的内心世界注定要和外部世界发生交流和碰撞,如果能进入一种互相交融、互相审视的状态,我们的内心就会在物我合一、物我两忘之间游离。

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它美化着、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使得生命的个体能够在诗意的生活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一首好的诗歌,在带给我们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作为一个现代人,自我修炼和自我净化的途径是多重的:可以欣赏美术作品、可以把玩古今工艺、可以读古代经典,甚至可以参禅,但是最简单、最便捷、最廉价的途径还是多读好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对于相当一部分性情中人而言,诗读多了,自然要尝试着宣泄一番,或者信手涂鸦,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些积淀。网络文化的兴起,自然给众多“文艺青年”提供了极佳的创作平台。尽管在我的交际圈与博友圈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诗人已经蜚声诗坛,诸如:张执浩、车延高、阿毛、和静、舒羽等等,但与他们的交流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汇。我更多的则是把那份情趣放在内心的自我审视上,或许因为性情使然,我特别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拥有,也挚爱着让我感动的每一位亲友人,正因为珍惜自己的一次次情感经历,也就有了借助诗歌来记录心灵历程的行为!

很欣赏一位大师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好诗?就是电视镜头和摄影镜头没法达到的地方,那就是最有诗意的诗,就是诗人大展鸿图的地方。”仅仅凭感觉而言,笔者骨子里残存的那点阿Q精神交织着肤浅的悟性,尽管“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上”。在整个文学艺术都产业化、集团化的时代,在泛写作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因为一首诗而一夜成名的时候,唯独那些真正的诗人能够守望着属于自己的“麦田”、笃定着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的尊严。个性的张扬、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可能就是一首诗!我把自己进入21世纪以来零零星星所思、所悟、所写的不知能否称得上诗的“诗”整理成四个专辑,即《家·国》、《心·灵》、《情·缘》、《哲·思》,算是给曾经年轻、曾经梦幻、曾经痴狂的岁月一个完整的交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