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贞元、元和间人,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是唐诗的草根作者。诗题一作《咏绣障》,虽简洁,却不如这个记事性的诗题能给人更多信息。大概是作者在郑州崔郎中家补锅时,偶然看到这家诸妓正在绘刺绣图样,一时兴起,口占而成。
“日暮堂前花蕊娇”二句,是诸妓比赛描绘绣样的情景。这不必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应该是掺和进了想象的成分。首句“日暮”交代一个时间,“堂前花蕊娇”是说崔家堂前鲜花盛开,此即“诸妓”绘图写生的对象。不过,这也不必信以为真。因为通常女子描绘绣样,都是依照粉本,进行临摹,未必人人有写生的功夫,而且写生的效果也未必有临摹那样好。但读诗不能这样较真,诗人怎么说,读者怎么听。“争拈小笔上床描”,形容诸妓比赛绘图的场景,“争拈”可见兴致之高,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拈”字是指尖上的动作,女性化的动作。“床”是坐具,床上有桌,桌上有图样。
“绣成安向春园里”二句,赞美诸妓绣样之美,看上去之鲜活。注意,这不是表扬绘画的优胜者、夺冠者,而是兴之所至,一齐表扬。个个画得都不错,诗人想象,如果依样绣成花朵,“安向春园里”指把绣花与鲜花并置,那又怎样呢?“引得黄莺下柳条”,也就是说可以误导禽鸟。这真是匪夷所思,真要误导禽鸟,诉诸听觉(即模仿鸟语)比较容易,诉诸视觉(“安向春园”),使二维图像具有三维图像的效果,骗过禽类的眼睛,基本上不可能。还有,蜜蜂、蝴蝶对花朵有兴趣,“黄莺”对花朵有那么大的兴趣吗?崔家堂前的真花都没有引起“黄莺”的兴趣,假花会引起它的兴趣吗?然而“诗可以兴”,诗人在兴头上怎么说,怎么有理。甚至是无理而妙,无关乎考据。
这首诗之妙,在于它的鲜活。黄莺上当的这个想法,就很有诗趣、诗味。五代何光远说:“王右丞有《题云母障子》,胡令能有《题绣障子》,虽异代殊名,而才调相继。右丞诗曰:‘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关彩画来。’”(《鉴诫录》)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胡令能这首诗更富于情节性,也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