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经》原来叫《诗》或《诗三百》,为什么现在叫《诗经》呢?
通常所说的《诗经》,全书收集了周朝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诗经》的每篇作品都是没有作者的,那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班固的《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周朝在农闲的时候,朝廷会派出专门的采诗官,到全国各地采集民歌,由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周天子看,目的是为了解民情。据说,最先搜集的诗有三千多篇,那时称“诗”。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对三千多篇诗做过再删选整理,成为后世所见的305篇的定本,所以,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诗”为“诗三百”。
《诗》被称为《诗经》是从西汉开始的。
汉代初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与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儒家主张建立统一的大国,并推崇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这些思想与汉武帝时的国家形势和治国目标相适应,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实行了废除道家等其他学术思想,只保留和推崇儒家思想的统治政策。从此,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凡是记载、传承儒家思想的著作都称为“经”书,《诗》或《诗三百》因传说孔子参与了编修,所以,也被认定为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此被称为《诗经》,并成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之首。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宫廷宴会时唱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周王室在宗庙祭祀时唱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诗经》自从被尊奉为“经”以后,对我国后世思想和文学的影响都非常大。单说文学上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在一些诗文中看到“诗云”二字,这就表明作者在引用《诗经》的语句。尤其是作为《诗经》核心内容的“风”这一部分,对后世抒情文学的影响很大。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到,在深闺中生活的小姐杜丽娘在诵读《诗经》中的《关雎》一篇时,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求。台湾女作家琼瑶的笔名“琼瑶”就出自《诗经》中的名篇《木瓜》的诗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的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诗经》的身影。比如,小说《在水一方》的书名就直接出自《诗经·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武英殿本十三经
唐代增“五经”为“十三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乾隆年间刊刻的武英殿本质量尤为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