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年
朱家溍先后进过两个中学,初中在励志中学,高中上的是名校第四中学。因为在家已经把初中一年级的课预习过了,考进中学以后上课觉得很轻松。朱家溍后来回忆起来:“先预习这个办法也不好,自己觉得这些我都会,于是就不用心听讲,一年级当然很轻松地过去了,到二年级依旧是不好好听讲,到三年级感觉问题严重。首先数学有些阶段都是夹生的,理化科也感觉困难,这几门都出现过不及格。自己知道将要考高中,没人能救自己,不敢向父母说,于是偷着找老师补习,好歹总算考上高中。”
朱家溍在读中学时,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他在家还要背诵经史诗文。中学期间,父亲命朱家溍课余时间点读《资治通鉴》,朱家溍的三个哥哥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朱家溍也不例外。最初点读进度很慢,好些日子才读完一卷。遇到不懂的句子就不加圈点,暂且放过,仍旧读下去。朱家溍慢慢地发现,独到后来有时曾经不懂的地方也很自然地就懂了,进度也逐渐快些了。在几年里他居然点读完全部《资治通鉴》,随着继续读完全部《续资治通鉴》和《明通鉴》。这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日后从事的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家溍随着年龄增加,玩的范围更加宽泛了。
他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都喜欢玩风筝。一群孩子,总是大哥带头,依次是二哥,三哥和两个姐姐,每人都有风筝,每年腊月里就开始准备,过年前后就可以放了,大约可以放到清明。风筝大的类别可以分三类:一类是硬翅膀,一类是软翅膀,一类是拍子。每类都有很多品种,从三四尺到一丈不同尺寸,每个品种有很多花样。硬翅膀,是左右翅膀轮廓都用竹条扎成两肩匀称的受风处。硬翅膀风筝中最流行的是沙燕。沙燕又有肥瘦之分,花样有华素之分,素的全用烟子画,名叫“黑锅底”;花地除必须用黑烟笔画翅膀、头顶、尾翎外,都用彩色笔画主题花样,例如五幅、七幅、九幅、云龙等题材。除沙燕以外,还有蝴蝶、牧童骑牛、唐僧,红萝卜、大白菜、红喜字、红寿字等。软翅膀的风筝只有翅膀的上边是用竹条扎成边框,下半部是活动的。最流行的软翅膀风筝是蝙蝠、蝴蝶和老鹰等。这三种最自然,像真的,尤其老鹰风筝在天空盘旋的飞翔和真的老鹰一样。拍子风筝的形式是没有翅膀的,周围用竹条扎成轮廓,是一扁片儿,下端垂着一条绳子。流行的有钟、鼎、蝉、青蛙等。
放风筝只是春天两三个月的游戏,不分季节的娱乐是听戏和学唱戏,因为家里人从祖母以下都爱听戏,祖母经常带朱家溍等孩子们到戏院去听戏。关于听戏学戏和唱戏后面作为一个章节专门讲。
朱家溍上高中后,他向往北京大学国文系和历史系。小小年纪的他把北京大学楼道里挂着的课程表仔细记录下来,挑选和本校课程时间不冲突的课,在其中选了黄节先生的汉魏六朝诗、胡适先生的文学史。北大当年是这样一种风气,不拒绝校外人进教室听讲。朱家溍记得黄节先生的教室里每次都能遇到吴宓先生,他当时已经在清华大学任教了,依旧到这堂课听讲。
朱家溍虽然对文科有兴趣,考大学时,他的两位兄长命他报考唐山交大水利系和北洋大学机械系。朱家溍知道自己数理化并不好,考不取又不得不考,结果没考上。两个哥哥说他年纪还小,从现在起用一年功,明年再考。这一年因为有时间,朱家溍继续到北大听课,而且扩大了听课范围。此时黄节先生已经回广东,胡适先生的课还继续上。另外又选择了罗常培先生的语言学,沈兼士先生的文字学,孟森先生的清代开国史,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一年之后他又报考唐山交大,结果还是没考上。两位哥哥不再坚持,于是朱家溍选择了什刹海西侧的辅仁大学国文系,因为辅仁大学的教授阵容都是北大的原班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