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何宝珍传 作者:李琳琳 著


引子

何宝珍像

雨花台,又名聚宝山,古城南京著名风景名胜地。相传,古代一位高僧在此说法,感天动地,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时至民国,雨花台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就义的刑场,血沃山岗,悲壮云汉。红红的雨花石,镌下了烈士们的赤胆忠诚,烙下了烈士们的信仰精魂,铭记下了烈士们为了党,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慨。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在雨花台众多慷慨就义的烈士中,有一位女性,至今始终让人难以忘记,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的妻子、共产党员何宝珍烈士。

何宝珍(1902—1934),又名何葆珍,化名王芬芳,湖南道县人。1918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被派到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教书,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4月与刘少奇结婚。后随刘少奇南下广州,北上满洲,西到武汉,东到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汉口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部长、全国互济总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1933年,在上海被捕,解押南京,1934年秋在雨花台就义。

作为母亲,为了与恶旧势力抗争,她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威胁,不得不抛家别子,忍痛割爱。她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10年,生育了长子刘允斌、次女刘爱琴、幼子刘允若。她牺牲时,长子8岁,幼子才3岁。难友回忆,活泼、开朗的何宝珍,在狱中有时也会因思念亲人而神情忧伤,悄然流泪,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革命的热情和意志力让她很快忘却瞬间的忧伤,把思念与柔情深深地埋入心底,暗自宽慰自己说:“干革命怎能顾得了这些!人民不解放,我的孩子也得不到幸福。”她在心底为孩子们祝福许愿:“但愿小宝贝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只要他们活着,等革命成功后,一定送他们去学习,让他们学科学、学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

作为革命者,她以大局为重,服务革命需要,四海为家,无怨无悔。和刘少奇结合后,他们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是一对为革命理想奋斗不懈的伴侣。她有两个战场,在外——从事党的交通、救济、妇女等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卓有成效,赢得交口称赞;在内——不仅要承担妻子的责任,精打细算,体贴入微,照顾好刘少奇的身体,还要做好秘书工作,帮助刘少奇抄文件,整资料,校文稿,提意见,是出色的革命助手,为共产党早期的工人运动发展和理论总结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入党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由于叛徒出卖,何宝珍的真实身份暴露。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坚守党的机密。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对她说:“是死是活,两条路由你选。要活命就老实招来,顽抗死路一条!”她轻蔑地冷笑着说:“要口供,没有!要命,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

1934年深秋的一个早晨,雨花台北刑场,何宝珍迎着黎明的晨曦,唱着国际歌,大义凛然,英勇就义。那年,她才32岁。

刘少奇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