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苦难童年

为时代放声歌唱:贺敬之传 作者:丁七玲 著


第一章 苦难童年

1.叹息声中出生

世界上最长也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于明万历年间改道流经台儿庄,水路运输的便捷,使得这个鲁东南水城,慢慢成为富甲一方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

清朝初年,一天,沿着运河缓缓走来几位器宇轩昂的中年人。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相当显眼,不仅因为他们的穿着、气质迥异于当地人,而且还操着一口吴侬软语。

这几个人确实不是一般人,他们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后代贺希伦、贺希贤、贺希圣,因为异地做官的缘故,他们离开了苏州老家,带着子侄辈沿京杭大运河来到台儿庄。

运河两侧的岸堤上,垂柳袅娜地在春风中摇曳,倒映在碧玉般清澈的水面上,端的是风景如画。

运河岸边的住户顺着河堤摆上一溜儿茶寮,其实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草棚,摆上桌凳,过往的行人可以在此歇歇脚,一边饮茶,一边欣赏着眼前旖旎的运河风光,也是相当的惬意。店家还提供煎饼卷大葱、蒸地瓜、煮玉米等简单的饭菜,原汁原料,十足的农家风味。

波光粼粼的河面、轻摆的垂柳、拱形石桥、恬淡乐天的运河人家——贺氏兄弟眼前的运河风光,颇有几分江南小镇的秀美,这让他们喜出望外。从此他们在此安家落户、扎根发芽。贺氏家族不断扩展,其中一支渐渐挪移到距台儿庄镇十六里地的苏楼村,随着贺姓人家的渐渐增多,这个小村后改名为贺窑村。

到清末的贺祖烈这一辈,作为一个诗书功底相当不错的读书人,他经常为乡亲撰写对联、贺幛、碑文,颇受乡邻敬重。

时光荏苒,到了20世纪20年代,贺氏家族的生活日益窘迫,挨饿、受冻成了贺家乃至大多数贺窑村百姓的生活主题。原因何在呢?

调查发现山东的天灾几乎每年都有,黄患、大旱、虫灾这些自然带来的灾害虽然可怕,但人为的灾害往往是灾荒形成的根本原因。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哈雷特·阿班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山东的灾难并非水灾、旱灾或蝗灾,“山东的问题是人祸,是山东督军张宗昌的巧取豪夺直接导致的。”

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山东三千万人的生死从此捏在他的手心。在他统治山东期间,张宗昌过着穷奢极欲的罪恶生活,一边用价值五万五千美金的定制比利时西餐餐具享用着珍馐美味、法国香槟;一边用巧取豪夺来的民脂民膏为一己私利去扩大地盘而四下征战。正是张宗昌的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山东农业、商业带来巨大负担,使山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仅山东一地,也不只张宗昌这一个军阀——整个旧中国都经历着天灾、匪患、兵乱的痛苦,到处是军阀混战,人民受到残酷的掠夺,尤其是在农村,百姓不仅饱受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还受到土豪劣绅的欺凌,生活非常艰难,贺家就是在最底层挣扎着熬生活的农民。

贺祖烈之子贺典谟由于家境贫寒,只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对于这家人来说,填饱肚子是当前最迫切的事情。贺典谟由于性格耿直,不善钻营,日子过得极其窘迫,一家人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一年辛苦下来的收成还填不饱全家人的肚皮。为了维持生活,贺典谟找到一个集市粮食经纪人的活儿,每次可以收取一点儿微薄的手续费。每当散集之时,贺典谟再去收集落在地上的粮食颗粒,聊以补充家用。

1924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呼啸的北风席卷着大雪扑打着贺窑村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面隐隐传来一阵婴儿的呱呱啼哭——贺典谟迎来了他的长子,取名为敬之。

新生儿的出生并没有给贺家带来欢乐,极为艰难的生活迫使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枯瘦的祖母跪在屋角哽咽着祷告:“俺用什么喂养这个孩子啊?”父亲抄着手低头躲进村里的酒馆里,他赊账买来劣质酒麻醉着自己,最后苦恼地醉倒在那儿;只有尚且虚弱的母亲把这个小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暗暗发誓定要把他养大成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