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虫篇

京华忆往 作者:王世襄 著


冬虫篇

一 鸣虫种类与所用葫芦

人工孵育之虫使鸣于冬者,有蝈蝈、札嘴、油壶鲁、蛐蛐、梆儿头、金钟等六种,所用葫芦皆不同。其所以不同,乃因其生活习性、身材大小有别。故言葫芦当自言虫始。

六种鸣虫可分为两类。蝈蝈、札嘴餐风饮露于丛草之间,求侣觅食于枝柯之上,不妨称之为“缘枝类”。油壶鲁等四种,夏末蜕衣于乱草瓦石之底,秋凉藏身于土穴石隙之中,不妨称之为“穴居类”。兹分别述之于下。

1 缘枝类

一 蝈蝈 (彩图13)亦写作alt、聒聒或蛞蛞,字书称之曰络纬。络纬实蝈蝈一类鸣虫之总称,包括札嘴及南方之纺织娘等。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称:“有虫,便腹青色,以股跃,以短翼鸣,其声聒聒,夏虫也,络纬是也。昼而曝,斯鸣矣;夕而热,斯鸣矣。秸笼悬之,饵以瓜之瓤,以其声名之,曰蛞蛞儿。”[1]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曰:“少年子弟好畜秋虫,曰蛞蛞。……此虫夏则鸣于郊原,秋日携来,笼悬窗牗,以佐蝉琴蛙鼓,能度三冬。以雕作葫芦,银镶牙嵌,贮而怀之,食以嫩黄豆芽,鲜红萝卜,偶于稠人广座之中,清韵自胸前突出,非同四壁虫声助人叹息,而悠悠然自得之甚。”[2]按所谓“能度三冬”,未必是“秋日携来”之虫,而为人工孵育者。秋虫活至冬杪,百无一二也。

二 札嘴 (彩图14)似蝈蝈而小,翼较长,耸而尖,南方称之曰“札儿”。徐珂《清稗类钞》云:“札儿全体绿色,长寸许,触角颇长,前胸背绿色带褐,翅梢短于体,上有凹纹如曲尺,发声器在右翅,薄膜透明,略似小镜,以左翅摩擦作声。尾端有毛四。栖息草间,秋日儿童多饲养之。”又曰:“乾隆年末,有货札儿于江宁之市者,镂葫芦为笼,盖以玻璃而贮之,盖来自粮艘,天津德州间物也。”[3]按札嘴产山东中部,实在德州之南。刘侗未言及之,因北京原无此虫。五六十年前罐家多孵育之,种虫即来自鲁中。近年北京已无人畜养,秋日街头亦未见有卖札嘴者。

缘枝之虫,高离地面,依其习性,容具宜有绰裕空间,故葫芦腰多偏上,且任其中空,不垫土底。正因其中空,故口上只安体质极轻之有孔瓢盖,不加框子及蒙心,以免头重脚轻,容易倾仄。瓢盖更具备有利发音,便于更换诸优点。葫芦口内设铜丝簧,以防盖脱虫逸。此一设施,亦惟蝈蝈、札嘴葫芦有之。至于葫芦尺寸,蝈蝈大故大,札嘴小故小,其造型则基本相同也。

2 穴居类

一 油壶鲁 (彩图15)有油胡鲁、油乎卢、油胡卢、油壶卢等多种写法,似蛐蛐而大。刘侗曰:“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胡芦。”[4]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曰:“又有油壶芦,当秋令时,一文可买十余枚。至十月则一枚可值数千文。盖其鸣时铿锵断续,声颤而长,冬夜听之,可悲可喜,真闲人之韵事也。”[5]

二 蛐蛐 (彩图16)即蟋蟀,亦名促织。刘侗曰:“考促织,《尔雅》曰:‘螒,天鸡。’李巡曰:‘酸鸡。’郭璞曰:‘莎鸡,一曰樗鸡。’《方言》曰:‘蚟alt,一曰蜻蛚。’《尔雅翼》曰:‘蟋蟀生野中,好吟于土石砖甓下,斗则矜鸣,其声如织,故幽州谓之促织也。’”[6]按北京养田野天生蛐蛐,以其善斗;畜人工孵育蛐蛐,只为能鸣。前者入冬已老,甚难养到岁末;后者身孱牙软,全无斗志也。

三 梆儿头 (彩图17)刘侗曰:“促织之别种三:……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7]身材似蛐蛐而略小,头部宽阔成三角形,向前突出,状似棺木之前端,故南方称之曰“棺材头”。性野善跃,迅捷不易攫捉,其声短促,无悠扬之致,故养者少而育者稀。

四 金钟 (彩图18)刘侗曰:“有虫黑色,锐前而丰后,须尾皆歧,以跃飞,以翼鸣,其声蹬棱棱,秋虫也。暗即鸣,鸣竟刻,明即止,瓶以琉璃,饲以青蒿,状其声名之,曰金钟儿。”[8]富察敦崇曰:“金钟儿产于易州,……七月之季,贩运来京。枕畔听之,最为清越。韵而不悲,似生为广厦高尚之物。金钟之号,非滥予也。”[9]按北京秋日卖金钟,多称来自十三陵;实处处有之。喜群居,与蛐蛐大异。多在乱石中,或剌剌秧下[10],甚难获得。捉者以去瓤西瓜扣如覆磬,夜置晨取,群聚其中,一举可得多头。

穴居类四种鸣虫,终其身不离土壤,为适其习性,所用葫芦皆垫土底。腰多偏下,俾可与底之斜坡相接,否则有碍发音。垫底葫芦,重心在下,故口上可以安框子及蒙心。油壶鲁葫芦粗于蛐蛐葫芦,乃虫之大小有别使然。梆儿头葫芦视蛐蛐葫芦细而高,为防其逃逸。金钟葫芦又粗于油壶鲁葫芦,因每养必双,且可两对雌雄同贮一器。所有鸣虫,一器只畜一雄,喜群居者,仅金钟一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