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约婚夫妇 作者:(意大利)曼佐尼


前言

意大利诗人、作家阿历山德罗·曼佐尼于一七八五年三月七日生于米兰。父亲彼特罗是外省贵族,母亲朱利亚·贝卡里亚是著名的刑法学家和启蒙主义哲学家契萨尔·贝卡里亚之女,两人年龄相差几乎三十岁,婚姻不很美满,于一七九二年合法离异。曼佐尼童年时期在教会寄宿学校度过,虽受天主教教义熏陶,但显示出无神论的倾向。

一八〇五年,曼佐尼随母亲移居巴黎,开始和激进派人士交往,在伏尔泰怀疑主义的影响下,十六岁时发表了反教权主义的抒情诗《自由的胜利》,该诗采用象征手法,歌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赞美自由战胜专制,表明了青年诗人思想的独立性。

一八〇八年,曼佐尼与原籍瑞士的恩里凯塔·布朗德尔结婚,恩里凯塔是加尔文派基督教徒,不久后改奉天主教;过了两年,曼佐尼本人也皈依了天主教。此后,曼佐尼写了一系列宗教性的《圣歌》(1812—1815)和名噪一时的《圣灵降临节》(1822)以及论文《对天主教伦理的看法》(1819),宣扬宗教能给人类崇高的理想、正义和平等。除了宗教性的诗文之外,曼佐尼还写了一些政治性的诗歌,如因拿破仑逊位而作的《一八一四年四月》,号召人民团结、为意大利复兴而斗争的《里米尼宣言》,欢呼皮埃蒙特部队为推翻奥地利统治进军米兰的《一八二一年三月》,以及闻拿破仑去世而写的《五月五日》。

在此期间,曼佐尼还创作了两部历史悲剧。《卡马尼奥拉伯爵》(1820年出版)以十五世纪威尼斯和米兰战争时期一个真实事件为素材,描写农民出身的卡马尼奥拉英勇善战,升为统帅,但被威尼斯元老院诬告叛国,成为封建君主政治阴谋的牺牲品。作者指出封建君主的争权夺利是意大利民族灾难的根源。《阿德尔齐》(1822年首演)取材于八世纪法兰克王查理大帝入侵伦巴第的历史,伦巴第国王的儿子阿德尔齐被迫进行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也是历史的牺牲品。作者在剧中谴责异族统治,指出被奴役的人民不能指望侵略者恩赐自由。这两部悲剧中也宣扬了基督教教义。

曼佐尼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值意大利遭受异族奴役、王公贵族实行封建割据的黑暗时期,争取独立、统一和自由的民族复兴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浪漫主义作家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歌颂爱国主义,号召人民为争取祖国解放而斗争。曼佐尼的创作体现了这一时期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在反映波澜壮阔、风雷激荡的时代时,曼佐尼不满足于诗歌和剧本这类有局限性的形式,认为应该寻找一种更贴近现实生活、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便想到了长篇小说。当时,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已出版了《威弗利》《清教徒》《罗布·罗伊》《艾凡赫》等历史小说,如同巨大的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民族、阶级的斗争,反映了人民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意大利的长篇小说的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曼佐尼从一八二一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构思,阅读了大量记叙一六三〇年米兰瘟疫的记载,有关十七世纪宗教、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甚至讲经布道的书籍,司各特的小说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他以十七世纪初期西班牙统治下的米兰的暴动、三十年战争和鼠疫为时代背景,伪托发现了一部佚名作者的手稿,描写了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一对订有婚约的农村青年男女,洛伦佐和鲁茜亚,遭到荒淫的恶霸贵族的迫害,不得不离乡背井,历尽饥馑、兵燹和瘟疫的磨难,但忠贞不渝,排除种种障碍,终于成为眷属的故事。小说古为今用,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意大利人民的悲惨处境,谴责了异族侵略和封建贵族的贪婪腐败,提出了意大利独立和自由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小说中宣扬通过宗教信仰实现人的自我完善、神能造福于人的思想,说明软弱的意大利资产阶级企图用道德感化的方法同封建贵族和教会达成妥协。

小说最初取名为《弗尔莫与鲁茜亚》(后改为《约婚夫妇》),分三卷陆续出版,于一八二七年出齐,出版后立刻受到意大利和欧洲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初版六百册不到二十天即售罄,四个月内重印九次;德文、法文、英文和西班牙文译本随即相继问世。评论家们认为在曼佐尼的小说中,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小说人物、抒情叙述和心理描写、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欧洲现代小说的典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曼佐尼的小说一反以前的传统,以一对卑微的农村青年男女为主人公,这一民主思想的表现对后来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的西班牙小说家佩雷斯·加尔多斯在他的卷帙浩繁的历史小说《民族轶事》第一辑中也以两个小人物,加夫列尔和伊内丝作为主角。

《约婚夫妇》是曼佐尼创作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一八二七年初版后,作者仍不断披阅修改,结构上做了重大调整,删去枝蔓(例如蒙扎修道院吉特鲁德的故事可以成为一部独立的小说,修订本中删剩几节),使全书更为精练,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主线发展,语言上也反复推敲,下了极大的功夫。曼佐尼从爱国主义出发,认为意大利应该有一种统一的文学语言,这种语言应是修辞和逻辑的完美结合,既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又能被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所理解;经过分析比较,曼佐尼选择了佛罗伦萨通用的意大利语。《约婚夫妇》的修订本滤去了伦巴第方言和习惯用法,使小说语言更纯粹和规范化,修订本于一八四二年完成,书中有戈宁绘制的十五幅精美插图。该书被指定为全意大利的语文课本。

由于曼佐尼在文学上的成就和为统一民族语言所做的贡献,一八六〇年被任命为参议员,并担任意大利语言统一委员会主席。曼佐尼于一八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在米兰去世,政府给予国葬待遇,他生前好友作曲家威尔第特地为他谱了《安魂曲》。

今年是曼佐尼诞生二百一十周年,他的作品以前未曾在中国介绍过,谨以这个译本呈献给中国读者,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意大利作家。

译者

一九九五年一月于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