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 古井

贵山之阳,城事过往:寻访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作者:白凤


被遗忘的古井

总有一种情绪,感觉现代人对水井的态度,多少有些“忘恩负义”的意味。

水井有多重要?

当被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现代人大多会困惑不已,每天打开水龙头水就来了,水井能有多重要?根本不值一提。对于那些吃水靠井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也无从回答,因为这就好比空气有多重要一样,自然而然不言而喻,任何回答都注定是片面的,零碎的。

曾经的贵阳城,人人知道水井的重要性。不靠大江大河,老城贵阳的吃水方式主要来自井。全城人口密集的地方,水井最多,甚至一条街有三个井。水井边上总是人气旺,大姑娘小媳妇们挑水洗衣服洗菜,卖苦力的人担水为生,还有各个豆腐、米粉、豆芽作坊,环绕水井布局。井边,总是故事发生最多的地方,也是人们记忆满满、情怀浓浓的焦点。

除了和生活本身相关联,和水井相关联的文化内涵也颇为丰富,圣泉的天然消涨被冠以特殊的意义,三元井的名称被人赋予美好的期望,龙井一品的水质让人联想民间敬畏。而在这些东西之外,因为水井延伸出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规则,哪怕不成文,那也是值得探索的人文内容。

市井,在汉语中形容底层市民生活场所。词语中有“井”,不仅是街市纵横交错形如此字,更有街道以水井为中心之意。在没有自来水、桶装水的时代,水井是人们取水生活的重要途径。生活方式影响思维方式并衍生文化,关于水井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价值总是那么接地气,和人的生活现状、生活愿景紧密相关。

而现在,城市化列车轰轰隆隆向前开进,贵阳古井好像被遗忘了,很多水井在曾经人口集中处、现在的黄金位置,早就被高楼大厦掩盖,“死不见尸”,如龙井;有的仍有井体,但被封闭被隔离,“苟延残喘”,如阴沟一样的月亮井;而好一点的,还有井体,还有水,也依然有取水人,但水质远不如从前,被申明不能饮用,“身有恶疾”,如玉元井、白象泉、檀泉。而随着这些水井一起“没落”的是和这些水井相关联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保护水源的心,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心。

四方井 方方正正人心本正

提起市东村路,很少有贵阳人能够说清具体位置。而要说四方井,很多老贵阳都能清楚记得古井所在。

贵阳东新路,靠文昌阁的一边,和文昌北路交叉口不远,有一条向省医方向延伸向下的小巷,走进就到了市东村路。两旁居民楼林立,偶有老式木板民房夹在其中,沿着不宽的道路走到尽头,右拐,便见一处仿古建筑,这里就是四方井所在。

四方井整体呈两层建筑,依靠围墙,上层明显高出路面,左右两边有阶梯可上,主体是古式亭子,四角翘起,四圆柱支撑,前后是长凳。而下层就是井体所在,左右两处也有石梯可下。离仿古亭子不远,有石碑题明: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四方井。石碑背后有相关政策内容介绍,墙壁上有明显提示语:非生活饮用水。

尽管四方井外表修缮不错,但一到下层井体所在,就能感受到名井今非昔比。

一到向下入口位置,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在下层右边侧缘的位置,能够明显看到下水阴沟,黑色污秽物杂陈。有地板被掀起迹象,附近路人说,那是最近在埋设污水排道。

而就在阴沟的包围中,四方井的三处井口在中央位置。由于井体低于路面,顶上被亭子所盖,这里光线阴暗。可见中间井口最大,左右两边井口有仿古隔板,三口井体都是四四方方形状。中间井隔离较矮,可见井中水位只到半中央,不见有泉冒水,两边小井口更是“落寞”,已经布满蜘蛛网。

因为四方井那边发出臭味,附近院落的治安岗亭,靠井的玻璃窗一般都不敢打开。

时光退回1982年,四方井却因水质好保持着高人气。那时的水井没有被亭子覆盖,露天透气,那时的四方井水位很高,常常漫出来,井体周围湿漉漉的。而离水井不远,还有人家用井水做豆腐、发豆芽,周围市民都以水井为中心来生活。冬暖夏凉的水井,莲花坡一带的住户都在此取水。

四方井,最普通最平常的记忆是靠井吃水,而在此之外,还有源于水井却高于普通日常生活的内涵。

贵阳古井不少是按形状命名,如四方井、四眼井、棺材井等等,而四方井因为井眼一直都是四四方方,被贵阳人赋予了吃水之外的意义。曾经的四方井有楹联,联曰:“盟到贤人心本正,濯将孺子步能端。”与方方正正相对应,寓意很深,引导人们行为端正,心术要正。

人和水井的关系,因依赖程度不一而见亲疏。曾经因是主要用水来源,人们爱护、依恋、敬畏水井,而现在家家有自来水的生活,让这些“贡献”多年的老井略显冷清和失落。

在抛弃老井的同时,老井所代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准则,是不是也会被抛弃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