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兵 车 行

杜甫诗选 作者:莫砺锋 童强


兵 车 行1


车辚辚,马萧萧2,行人弓箭各在腰3。耶娘妻子走相送4,尘埃不见咸阳桥5。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6,行人但云点行频7。或从十五北防河8,便至四十西营田9。去时里正与裹头10,归来头白还戍边11。边流血成海水12,武皇开边意未已13。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4,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5。况复秦兵耐苦战16,被驱不异犬与鸡17。长者虽有问18,役夫敢申恨19?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20。县官急索租21,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22,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23。君不见青海头24,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载(751)。诗的体裁为乐府,然前代乐府并无《兵车行》之题,为杜甫自创新题乐府。诗述玄宗晚年穷兵黩武,多抽内地兵民征戍,致使民众怨声载道。

2 辚辚:车行声。《诗·秦风·车邻》:“有车辚辚。”萧萧:马鸣声。《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3 行人:出征的人。

4 耶娘:即爷娘。

5 咸阳桥:即今陕西省咸阳县的西渭桥。行人车马很多,尘土飞扬,以至看不清咸阳桥。

6 过者:杜甫自称。

7 点行:即按户籍编造之军书点名征调。

8 “十五”及下句“四十”,皆指年岁。防河:河指黄河,泛指边防。

9 营田:即屯田。

10 里正:即里长,唐时五里为一乡,每里设里长,掌户籍等。裹头:古时男子成丁则用巾襆裹头,一般为二十岁。此征夫出征时尚未成年,故里正为其裹头。

11 “归来”句:言役满回乡后,虽已头白,仍须戍边。

12 边流血:指边疆战事连绵不绝,死人极多。

13 武皇:指汉武帝,唐人诗中多借指唐玄宗。意未已:欲望没有止息。

14 山东:此指华山以东地区。

15 无东西:古代耕地的田界为阡陌,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无东西,即不分阡陌,地不成形,言妇女在家耕种,庄稼杂乱。

16 耐苦战:顽强善战。

17 驱:驱使。

18 长者:出征人对杜甫的尊称。

19 役夫:出征人自称。

20 关西卒: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古代士兵,服役期限有规定,到期轮休,由其他士兵替换,但关西卒到期仍“未休”。

21 县官:古代指天子,这里指朝

22 信知:诚知、确知。

23 随百草:士兵阵亡随处埋葬,埋葬地仅有荒草为伴,家人无从祭悼。

24 青海头:青海边。青海,古名鲜水、西海、卑禾羌海,北魏时始名青海,今青海省境内。


《兵车行》与《丽人行》的出现,是杜甫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折,也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其关键就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高度关注。中国古典诗歌长于言志抒情,虽然在抒发情怀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涉及社会现实,但总体上诗以抒情为主,其主旨不在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杜甫的《兵车行》与《丽人行》,以及其后的“三吏”“三别”等,标志着其诗歌创作倾向的根本转变,即由具有浪漫特征的诗风转向写实。长期以来,诗人群体大多集中在社会中上层,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他们对社会现实缺乏了解,更不熟悉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而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中,其生活状态非常接近中下层百姓,这使他具备了洞察社会弊病、体察民生疾苦的客观条件。杜甫是一位充满同情心的诗人,这使他的诗歌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啼饥号寒、叹老嗟卑,而是把观察的目光移向了广大民众,设身处地地体会民众的情感与感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