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
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252],穷巷牛羊归[253]。野老念牧童[254],倚杖候荆扉[255]。雉雊麦苗秀[256],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257],相见语依依[258]。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259]。
题解
这首诗描写暮春傍晚的农村情景,表现出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歆羡和归隐田园之想。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作者在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渭川即渭水,这里指其流经长安的地方。
评析
“真实似靖节,风骨各别,以终带文士气”(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是的,陶潜之后,将农家风光农家生活写得如此生动逼真的,王维是突出的一位。相比起来,王维较多旁观的成分,陶潜则更投入。不过诗中前八句的描写,也确实“田家情事如绘”(《网师园唐诗笺》)。其中有农村风光,也有农村风情;一联是风光,一联是风情;一联是物,一联是人。写物固然真实,写人尤为亲切,如野老候门,田夫相语,皆写出农村的朴实融洽气氛。上述一切虽属旁观,但作者的眼光并不冷漠,无不渗透着歆羡向往之情,所以“即此羡闲逸”的转折与收束,并不感到突然与矫情。
观猎
风劲角弓鸣[260],将军猎渭城[261]。草枯鹰眼疾[262],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263],还归细柳营[264]。回看射雕处[265],千里暮云平。
题解
这首诗描写一场游猎的过程与场面,刻画了一位将军的威武豪放和高超本领。
评析
题名“观猎”,因而“通篇不出‘观’字,全得‘观’字之神”(屈复《唐诗成法》)。除第二联是细观外,其余皆泛观,大笔挥洒。起句“风劲角弓鸣”即有雄警峭拔之感,造成劲健豪壮之势。次句点题。第二联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正面写打猎也仅此二句,其他皆为烘托。雄鹰发现猎物,将军纵马捕获猎物,描绘细腻生动。野草枯萎而不复茂密,故鹰眼显得特别敏锐;积雪融化而不沾碍,故马蹄显得格外轻捷,这本是生活常识,却人人眼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第五句写猎罢将军饮酒新丰,显示其豪放;第六句写还归军营,以汉代名将相比拟。末联“回看”二字,“转出前此为目中所见,终不失观猎题面”(《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千里暮云平”的结语“淡而有味”,令人联想到激战以后战场的平静。从另一角度着想,将军既有“射雕”身手,则必使边境平绥,结句也似乎有此言外之意。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266],两岸饶商贾[267]。吴牛喘月时[268],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269]。一唱都护歌[270],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盘石[271],无由达江[272]。君看石芒砀[273],掩泪悲千古。
题解
《丁都护歌》是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关于此题的由来,据《宋书·乐志》记载,刘宋时彭城内史徐逵之为人所杀,宋高祖令府内直都护丁旿收敛埋葬之,徐妻呼丁旿至阁下询问殡葬之事。每问,则叹息曰“丁都护”,其声哀切,后人据其声制成此曲。李白此诗可能是在游丹阳时,亲见民伕拖船之苦,听到他们唱这支哀怨曲调,故借作诗题,与旧题原意无关。
评析
李白是一位主观抒情型的诗人,他的作品直接描述社会生活的远不及杜甫的多,故《唐宋诗醇》说此诗“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确实,此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是较接近于杜甫的。开头“饶商贾”为全篇张本,这些富商大贾贩卖石头,沿运河北上谋利,于是便有了以下八句对拖伕之苦的生动描写。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由客观描写转为主观的议论抒情,表现出诗人的仁民爱物之心。这种写法与立意,在杜甫、白居易诗中所在多有。
杜甫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274],长安水边多丽人[275]。态浓意远淑且真[276],肌理细腻骨肉匀[277]。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278]。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279]。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280]。就中云幕椒房亲[281],赐名大国虢与秦[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