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的生命是动人的歌——访著名作家、报告文学《生命如歌》作者何建明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作者:何建明


他的生命是动人的歌——访著名作家、报告文学《生命如歌》作者何建明

在报告文学《生命如歌》中,著名作家何建明以饱满的情感再现了邹树君同志的感人事迹。1月9日,在《生命如歌》的作品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何建明。

记者:您在什么时候接触到了邹树君的事迹?作品创作用了多长时间?

何建明:我2007年8月份了解到邹树君老师的事迹,然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采访,写了一个多月。邹老师的事迹很感人。我采访的时候去了邹老师生前所在的合唱团,在那里我发现邹老师人虽然去了,但他的歌声、精神已经在合唱团留了下来。这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气场与动力,很自然地把他的事迹写得十分鲜活。

记者:邹树君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您在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处于感动之中?

何建明:是的,邹树君是一个一直生活在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他在威海人人皆知,老百姓对他的感情非常真、非常深,这非常不容易。威海是全国唯一的歌咏之乡,歌唱在威海的群众文化生活中非常活跃,在威海歌咏之乡的形成过程中,邹老师是核心人物、灵魂人物,所以威海人民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邹老师平凡却又非凡,他生病之后做了多次手术,比一般人经历的痛苦多得多,但正是歌唱让音乐融入他的生命之中,并一直支撑着他的生命。这是邹老师与众不同的地方。

邹老师培养了一批歌唱家和作曲家,一些学生现在已经有很高知名度,但他还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培养学生、发展合唱团,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从不为自己谋求什么。邹老师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歌,一首非常动人的歌。邹老师的歌和他的生命充满了旋律,充满了感人的地方,这就是我创作中最深的感受。

记者:一些主旋律题材的文艺作品易流于生硬与刻板,您如何在创作中表现出艺术性?

何建明:我一直认为,生活比文艺本身要精彩,如果是满怀感情非常认真地去采访,作品就会有很强的艺术性。只是现在一些艺术家、作家没有在生活当中挖掘、采撷鲜活的素材,才导致作品没有感召力。生活本身比艺术作品要精彩得多,有了精彩的生活素材,剩下的就看作家和艺术家的功力了,功夫用到了,反映的生活就是精彩的,艺术作品也是精彩的。

记者:您认为弘扬邹树君精神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具有怎样的意义?

何建明: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弘扬邹树君精神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市场的渐趋繁荣,有些文艺工作者开始变得浮躁,一旦稍有名气就沾沾自喜,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而邹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正是现在很多艺术家缺少的。另一方面,现在一些艺术家的眼睛都是向上看、向钱看,但社会与人民需要的却是像邹老师这样向下面走、把艺术播种到民众生活中去的文艺工作者。这正是邹老师精神的时代意义所在。邹老师通过自己30多年的努力,使威海的合唱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到威海的时候,感觉发展合唱团对家庭、社会的和谐,对个人身心的健康都非常有好处。可以看到,许多退休之后生活空虚的老人参加了合唱团以后,非常开心、幸福,精神很饱满。邹老师对音乐的传播真正满足了基层老百姓的需求,他的做法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08年1月11日,记者金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