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皇太一

楚辞全鉴 作者:[战国] 屈原 著;孙红颖 译


【题解】

《九歌》原为楚国民间流传的祭祀神祇的乐歌,后经屈原加工改写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九歌》共十一篇,除《礼魂》外,其余每篇都主祭一神,可以分为三类:《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为祭祀天神之歌;《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为祭祀地祇之歌;《国殇》一篇,是祭祀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的哀歌。最后一篇《礼魂》为送魂曲,是祭礼结束的标志。

《九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意境缥缈,言辞优美,风格绮靡。它虽然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描述的是天上地下神灵的形貌,表述的却是地上世人的情思,尤其是其中描写人神之恋艰难痛苦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艺术造诣极高。

东皇太一

【题解】

《东皇太一》是《九歌》之首,是祭祀天神中最尊贵天神的乐歌。“太一”并非神名,而是指形成天地的元气。“上皇”,是皇天上帝的意思,是楚人对天神的尊称。本篇是群巫的合唱歌舞词,诗中以合唱的形式来迎降、赞颂东皇太一。因东皇太一高踞众神之上,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天之尊神,因此全诗笼罩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使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原典】

吉日兮辰良[315],穆将愉兮上皇[316]。抚长剑兮玉珥[317],璆锵鸣兮琳琅[318]。瑶席兮玉瑱[319],盍将把兮琼芳[320]。蕙肴蒸兮兰藉[321],奠桂酒兮椒浆[322]。扬枹兮拊鼓[323]。疏缓节兮安歌[324],陈竽瑟兮浩倡[325]。灵偃蹇兮姣服[326],芳菲菲兮满堂[327]。五音纷兮繁会[328],君欣欣兮乐康[329]

【注释】

[315]辰良:“良辰”的倒文,为押韵之故,意即好时光。[316]穆:恭敬。愉:同“娱”,娱乐。上皇:天帝,指东皇太一。[317]抚:抚握。珥(ěr):即剑珥,剑鞘出口旁像两耳的突出部分,也就是剑把。[318]璆锵(qiú qiāng):佩玉互相撞击的声音。琳琅:美玉名。[319]瑶席:草编的席子,铺在神位前面,用来摆放祭品。玉瑱:玉器。瑱,通“镇”。[320]盍(hé):合,聚合。将:举,拿起。琼:美玉名,引申为美好。[321]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衬垫。[322]奠:进献。桂酒:用桂花泡制的酒。椒浆:用花椒浸泡的酒。[323]枹(fú):击鼓槌。拊:轻轻敲打。[324]疏缓:稀疏缓慢。节:节拍。安歌:安详地唱歌。[325]陈:陈列,列队。竽:笙类的吹奏乐器,有三十六管。瑟:弹拨乐器,多为二十五弦。浩倡:放声大唱。倡:通“唱”。[326]灵:代表神的巫者。偃蹇(yǎn jiǎn):形容舞姿屈伸自如、轻快优美。姣服:漂亮的服饰。[327]芳菲菲:香喷喷。[328]五音:宫、商、角、徽、羽,是我国古代音乐的五种音阶。繁会:错杂交响。[329]君:神君,指东皇太一。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地取悦天上的帝王。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精美的瑶席玉镇压四方,摆设好香茅散芳香。蕙草包裹祭肉,兰叶在下面做衬垫,桂椒酿制的美酒浆,献给上神。举起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鼓节舒缓歌声安闲,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巫师舞姿优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厅堂。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奏成交响,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