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们的怀念——写在杨尚昆伯伯逝世五周年的日子里

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 作者:金戈 著


孩子们的怀念——写在杨尚昆伯伯逝世五周年的日子里

2003年9月14日是杨尚昆伯伯逝世五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些在尚昆伯伯眼皮底下长大的孩子们,陪着他的跟我们一起长大的一双儿女小二和妞妞,一起来到重庆市潼南县为尚昆伯伯和伯钊妈妈扫墓,并瞻仰了杨公烈士(尚昆伯伯的四哥)的故居,献上了鲜花,表达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与景仰。

2007年7月杨尚昆铜像揭幕

我们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尚昆伯伯的老领导、老战友,有的是他的老同学、老同事或老部下。我的爸爸也曾长期在尚昆伯伯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我们这些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我们一起经历过战争岁月的苦难,一起经历过“文革”的十年浩劫,我们又是同学,甚至同事或战友,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继承老一辈的遗志遗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各自一生的力量,现在大都年逾花甲而退休。这次重聚,大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尚昆伯伯对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关怀,谈起一桩桩、一件件往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尚昆奉命赴山西协助刘少奇领导中共北方局工作,曾在我公公婆婆家小住,婆婆陶桓馥当时在北方局组委工作,她与尚昆夫妇是留苏同学

二娃子是中直机关小学(北京育英学校的前身)最早的几个学生之一,后来也成为育英的学生,她的爸爸叶子龙曾给毛主席当了27年的秘书,所以她和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当了22年主任的尚昆伯伯很熟也很亲。她回忆起尚昆伯伯对育英的关怀时说:“咱们小学就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建立的。”尚昆伯伯亲自着手创办学校,那是在1948年下半年,在西柏坡附近的下东峪村。我妈妈蒋英也曾被派到小学任老师。后来育英小学随着中央机关一同来到北京,把西郊万寿路傅作义的老兵营旧址确定为育英的校址,也是中办主任尚昆伯伯亲自拍板的。后来,又根据尚昆伯伯的要求,为育英挑选了最好的师资,他们中许多人是解放前后参军参干的大学生,对革命满腔热情,又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他们中有的人不甘心当小学老师,尚昆伯伯就给他们讲培养革命后代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孩子。所以那时,老师们对我们特别关心,那时过着供给制生活,开始时连吃饭师生都在一桌,老师们白天给我们上课,晚上讲故事,熄灯后还来检查孩子们是不是盖好了被子。由于老师们的教学质量特别好,小学毕业时我们大多数都考上了师大女附中,101中学、男四中、男八中等重点中学……尚昆伯伯对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很满意。

二娃子还回忆说:“1983年,育英建校35周年时,学校领导想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我受委托去找尚昆伯伯,他很高兴地给咱们学校题了词。”

二娃子继续说:“尚昆伯伯90岁生日时,咱们这帮孩子去给他老人家拜寿,他老人家看见咱们特高兴,后来育英的同学要求和他合影,他高兴地说:‘我还是育英小学的名誉校长呢,好,和你们一起照张相。’那时,他已步履蹒跚,我们搀扶着他老人家,走出客厅,走到院子里,由杨小二给大家照了一张合影。尚昆伯伯和咱们就是亲。”

给毛主席长期担任秘书的乔木伯伯的女儿胜利回忆说:“1996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遇难50周年。王若飞、邓发、叶挺、秦邦宪等烈士的遗孤决定回延安扫墓。我们这些同窗好友大多是延安出生的娃娃,也决定自费回一趟延安,而在延安活动的费用是老同学王军(王震伯伯的儿子)赞助的。一是为烈士扫墓,二是寻找自己当年的出生地和居住地,三是回去看看延安的父老乡亲,寻找用各自的方式为延安的发展做点实事的机会。临行前王若飞烈士的儿子毛毛给尚昆伯伯打了电话,告诉他我们的行踪。大家用不同的交通方式集结到西安,又乘汽车回延安。”

尚昆伯伯对50年前遇难的战友非常怀念,也很想念烈士遗孤和我们这些延安娃,于是他老人家不顾年迈,以89岁高龄于4月7日乘飞机专程来到了延安。4月8日,尚昆伯伯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延安各界群众祭悼烈士的仪式。亲自给修葺一新的烈士墓敬献了花圈。下午,尚昆伯伯在宾馆的小礼堂里专门接见了我们60多个延安娃,特别一一慰问了“四·八”烈士的后代:王若飞之子王毛毛;叶挺之子叶正大、叶正光、叶正明、叶华明等;邓发之子女邓北生、邓金娜;秦邦宪之子女秦钢、秦铁、秦及玛……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980年初杨尚昆、李伯钊夫妇与王兴、叶子龙、张延忠、李讷、叶利亚等亲友,右一为杨尚昆长子杨绍京

因为尚昆伯伯是当时处理“四·八”烈士善后事宜的主要领导人,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50年前的情景:

日本投降后,毛主席赴重庆和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国共双方又签订了停止双方军事冲突的协定。但到了3月上旬,国民党单方面大幅修改了政协刚通过的《宪法草案修改原则》。我党出席政协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我们接到重庆发来的电报,说除王、秦两人外,还有刚被国民党放出白公馆监狱的叶挺夫妇及女儿扬眉和黄齐生老先生及其孙黄晓庄等一行人,将于4月8日返回延安。毛主席想见叶挺将军心切,我便组织安排毛主席等领导同志和群众到机场迎接,那天上午,延安党政军代表都齐集延安飞机场等候,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耐心翘首以待。但那一天天低云暗,还下着小雨,等到10时左右,我们似乎听到了透过厚厚云层传来的飞机声,却看不见飞机穿过云层降落。又过了一阵儿,飞机的引擎声越来越远,渐渐听不见了。毛主席和大家都抬头焦急地望着天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却再也听不见飞机的响声。等到中午,飞机还没有来,我们以为飞机转飞北平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大家都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离开了延安机场……

1996年4月8日,杨尚昆与王若飞之子王毛毛(左一)一家于王若飞墓前

周恩来(前排中)与杨尚昆(后排中)于1947年7月在延安与美军 观察组成员合影,前排左右分别为金城(作者父亲)及叶剑英

到了午夜零时过后,美军观察组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说飞机没有到北平,也没回重庆——失踪了!他们准备派两架飞机到延安附近搜索(后来他们果然很认真地搜索了3天)。我接了电话都惊呆了,立即报告毛主席,又马上通报西北局和边区政府,让他们通知所有县区,询问他们是否在8日看到了一架飞机?是否曾听到飞机的声音?是否发现失事的飞机?让他们发动军民搜寻飞机的行踪。后来晋绥分局发来了电报:兴县黑察山下几个村子的农民报告说,我们开始听见了飞机的声音,后来听到山上传来了很响的一个大炸雷,可是没下雨,不知咋回事。我立即请李井泉同志(时任晋绥分局书记)下令组织军民上山搜寻,中央也责成晋绥分局保卫部组织搜寻。到11日,来电报说发现了一架烧毁了的飞机残骸……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沉重,立即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很悲痛,指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到烈士遗体。因为黑察山海拔2000多米,山上林木茂盛,方圆几十里内无人烟,上千民兵搜索了三天,才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其后当地又组织军民修路,把烈士遗体搬运到兴县附近一个旧飞机场。4月18日,美军观察组帮助用飞机将遗体运回延安。晋绥地方政府和军队曾在兴县开了追悼会。延安组成了由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参加的治丧委员会,在延安机场迎灵。毛主席本来执意要去,我们极力劝阻才作罢,但他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在机场,任弼时、蔡畅和我主持了遗体入殓。4月19日,举行了有3万多人参加的安葬仪式,烈士遗骸被安葬在飞机场附近……

说到这里,我们看到尚昆伯伯面带忧戚,陷入对往事、对烈士的回忆怀念之中……他顿了一下又说:“历史是曲折的,又是公正的。你们缅怀先烈,人民也不会忘记对人民事业有功的人。他们的英灵与山河同在……”

尚昆伯伯讲完以后,又分别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的子女一家一家合影留念,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然后又和我们这群延安娃集体合影。大家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与关切。

随后,尚昆伯伯又带我们去杨家岭和王家坪,参观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窑洞。由于我们在延安时比较小,只知道自己在杨家岭、王家坪住过,可谁也找不到自己家住过的窑洞,尚昆伯伯便充任了我们的向导和讲解员。他老人家对延安充满深情,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带着我们走上一个又一个山坡,走到一排排窑洞前,一一指点着说:“胜利,你们家就住在这间窑洞,二娃子,你们家就住在那间窑洞……”小二当时已经是国内外有名的摄影家了,每到一处,就给我们拍照,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镜头,在杨家岭和王家坪的山坡上,我们和尚昆伯伯又一次合影留念。

1947年,杨尚昆怀抱儿子小二和夫人李伯钊怀抱妞妞在山西临县三交镇双塔村

参观完以后,尚昆伯伯当天就乘飞机离开延安返回了北京。

任弼时一家:(前左起)远芳、任弼时、远远,(后左起)远征、陈琮英、远志,摄于1950年夏

说起尚昆伯伯对我们的关心,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任弼时伯伯的女儿远征说:“自从我爸爸去世后,我们家大事小事有问题就找尚昆叔叔。有一次,在广州,尚昆叔叔叫我们去坐船游珠江,我和姐姐就去了,到天黑也不回家,在船上睡着了,我妈派人来叫我,让我们回去照看弟弟,我们也不回去,我妈特生气。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事我们不听话,我妈没办法,就给杨主任写信告我们的状……后来我和朱尔瑾结婚,还是经尚昆叔叔批准的呢。”刘少奇伯伯的女儿涛涛也回忆说:“那时我爸爸妈妈出国时间长,星期天杨叔叔就把我们接到他那里去,还带我们划船,对我们可关心了。”

在延安时,我的爸爸在延安交际处工作了10年,许多工作是直接在尚昆伯伯领导下顺利完成的,例如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的任务。那时我党中央尚无外交机构,据《杨尚昆回忆录》记载:中央决定成立外事组,“毛泽东、周恩来在七中全会的主席团会议上提议由我兼组长,王士英和金城为副组长。”所以那时,尚昆伯伯几乎天天到交际处来。

我母亲曾说过,她和我爸结婚还是尚昆伯伯促成的。战争间隙,他们两人给尚昆伯伯写了订婚报告,明确了恋爱关系,并约定三年以后再结婚。尚昆伯伯看了报告,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就对母亲说:“为什么要等三年呢?现在就结婚吧,结了婚工作生活都方便些。”就这样,他们把俩人的棉被抱到一个窑洞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杨尚昆1991年3月15日读完《延安交际处回忆录》后在扉页上题字送金城

上世纪80年代末,当爸爸病重住院时,尚昆伯伯派当时的主席办公厅主任和杨伯伯的侄外孙女刘幼雪一起,带着鲜花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爸爸。杨伯伯还在百忙中看完了爸爸撰写的《延安交际处回忆录》,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金城同志:读了你的回忆,使我想起了你在延安时的辛勤工作。”并派人把他题了字的书送给病床上的爸爸,让重病中的爸爸受到莫大安慰。

我们初上育英小学时,平时住校,寒暑假回家则按机关大院或地区编成少先队小队,每周过一次小队活动。我曾担任过中南海小队的队长。记得大约是1950年或1951年暑假里的一个星期天,尚昆伯伯带我们中南海小队的红领巾们到玉渊潭去过队日。尚昆伯伯说:“我来给你们红领巾当辅导员,好不好?”“好!”大家欢呼雀跃。玉渊潭那时还是一个比较荒凉的公园,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槐树,遮天蔽日。微风中摇曳的槐花散发出阵阵香气。我们在山坡上玩起了打仗的游戏。中午时尚昆伯伯用战争中缴获来的美国罐头请我们野餐,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午餐肉、奶酪和压缩饼干,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尚昆伯伯和伯钊妈妈看着我们慈祥地微笑着……至今,这童年幸福的一幕还常让我们回味不已。

尚昆伯伯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回顾他的一生,他对革命是那样的忠诚、坚定,对战友是那样的诚恳、热情,对我们这些孩子,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疼爱。记得“四人帮”被打倒后,听说他回到了北京,我曾随父母去协和医院和中组部招待所看望他。虽然他在“文革”中受尽折磨,面容清癯,但他精神焕发,一点也没有提及“文革”中的种种磨难。当爸爸问到他将来准备做什么工作时,他呵呵笑着说:“我的问题还没有做结论,我还是一个‘罪人’,怎么会叫我工作呢?”又说:“等有了明确的结论,组织分配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工作嘛!”这就是尚昆伯伯宠辱不惊、威武不屈的品格,总是把生死与名利置之度外,一生听从党的安排。

尚昆伯伯和青少年在一起笑逐颜开

“廉洁奉公,一生清白”是尚昆伯伯一生的写照。正如我们在潼南县双江镇杨家旧居堂屋看到的那块匾额,上面题写着“清白传家”四个大字。那是尚昆伯伯为官祖先的家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却从未挟天子以令诸侯,作威作福。他最后担任国家主席,却从不以权谋私,而是两袖清风。尚昆伯伯的长子绍京英年早逝,其余两个孩子也既非高官,又非富商。小二从北大毕业后先在中学里教书,后来凭自己的兴趣和执着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摄影师,一名艺术摄影家;他唯一的女儿妞妞只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孩子们都凭自己诚实的劳动立足于世。

尚昆伯伯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作为一代真正共产党人的风范,却永远留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记忆里,留在人民的记忆里。

(2003)

余音:2007年,在尚昆伯伯诞生百年之际,我们这些曾经的中南海里的少先队员,到重庆潼南县双江镇长滩子杨氏故里,参加杨尚昆铜像揭幕仪式,再一次在尚昆伯伯和伯钊妈妈两位老人墓前汇报我们无愧无悔的平凡人生。

2012年8月18日,广州,(后排左起)金戈、杨绍明、叶燕在“大地情——中国风光摄影爱心捐助行动”活动现场与赣州受助孩子代表合影

杨绍明捐助摄影作品《静谧》,金戈、叶燕给受助孩子讲毛主席与颐年堂内外孩子们的故事

2012年8月18日,尚昆伯伯之子杨绍明邀请叶燕和我到广州参加他发起并主持的“大地情——中国风光摄影爱心捐助行动”。他的摄影作品《静谧》也参加拍卖,作品拍的是中南海毛主席故居颐年堂到南海岸边静谧的景色。叶燕和我结合作品讲了我们童年时代在颐年堂内外发生的故事,与到会的孩子分享了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优良传统的欢乐。最终,绍明的作品拍出20万元,这次活动共拍得200万元善款,全部捐给江西赣州地区共青团委,用以解决部分贫困儿童的午餐问题。

(201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